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普京时代的大阅兵

http://www.CRNTT.com   2015-05-12 16:47:44  


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军人行进在阅兵式上。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200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胜利日,俄罗斯举办了盛大的红场阅兵式,有50多位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

  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日当天,俄罗斯依然举办了盛大的红场阅兵式。

  由于乌克兰危机及其他因素,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降到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对于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有意或者无意缺席红场阅兵,俄方倒是显得心态放松。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这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不会影响庆祝节日的气氛和规模。”

  阅兵仪式向来是提升民众爱国情感的利器。普京就任总统以来,对胜利日阅兵尤为重视。“任何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都不会被遗忘!”这句胜利日期间最耳熟能详的标语,折射了俄罗斯崇尚英雄的民族气质和捍卫历史的坚定决心。

  如今,红场阅兵已经超越了缅怀历史的范畴,折射出当前地缘政治现实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翻阅近十五年来的红场阅兵史,既能梳理出传统延续的清晰脉络,更能触碰到暗藏其间的政治信息。比阅兵本身更值得观察的是,这个特殊外交舞台上展现出的政治百态。

  2000年:新时代开启

  2000年,举行五九阅兵仪式之前两天,47岁的普京接替叶利钦就任新一任总统,普京时代就此正式拉开帷幕。出席五九阅兵是新总统在重大场合的首次亮相,因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00年是卫国战争胜利55周年,也是普京总统任期内第一次举行红场大阅兵。

  阅兵仪式开始前,在叶利钦的陪同下,身着白色衬衫、黑色大衣的普京登上主席台,两人不时低声交谈。在高大的叶利钦的映衬下,普京显得有些瘦弱。但事实上,凭借在指挥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普京已经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果敢坚毅的领导人形象,这为他最终登顶总统宝座奠定了民意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