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南海石油开发战略须软硬兼施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8:28:45  


 
  伴随岛礁被侵占的是油气资源被疯狂掠夺,油气勘探权被不断侵犯。这些国家利用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干预,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掠采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步伐从近海大陆架向深海推进,获取了巨大的资源经济利益。迄今为止,在中国管辖海域已有1000多口周边国家的油气井,中国南海传统疆界线内每年被掠采油气资源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每年丢失一个高峰期的大庆油田,丢失中海油一年的国内油气产量。

  过去30年,中国针对“争议”海域,在坚持“主权属我”的前提下,提出“共同开发”的主张,并于2002年11月与东盟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约定在“争议”解决之前,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但周边一些国家不但不遵守约定,反而得寸进尺,不断扩大“争议”区范围。而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却受制于此原则,在中国海域无法进行正常的勘探开发作业活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南海海域的勘探作业屡受周边国家的干扰和阻挠,勘探作业权受到严重侵害,相关项目的开发因为周边国家的无理阻挠一再搁置。其中,1992年中海油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签订的“万安北-21”开发合同已搁置20多年,至今尚未履行。在东海海域,“春晓”等油气田也屡被干扰,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文章指出,从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来看,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海到深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陆地和近海、浅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已比较高,发现大型以上油气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产量增长潜力有限。而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导致了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未雨绸缪,我们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储量和产量接替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重点由近海区域向远海区域转移已势在必行。南海中南部作为油气富集区,应当作为国家新时期油气战略的重点区域。因此,加快推进南海中南部勘探开发,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更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护国家主权的大国之举。

  文章称,海宁则国安。目前东海和南海局势日益复杂严峻,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毫无夸张地说——正面临失控的危险。面对这个“危险”的现状,中国首先必须要强硬起来,“主权属我”就是我,在主权的问题上没有“争议”和“商量”的余地。要在尽快制定完善中国海洋相关法律法规、整合优化海上执法力量的同时,抓紧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把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尤其是把南海中南部油气资源开发和海域勘探权的维护作为重点领域全力加快推进。实践证明,此次中石油和中海油合作在西沙海域成功打井,已经彰显了国家石油公司主动行驶海域勘探权的意识和实力。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家石油公司已完全具备独立进行深水勘探开发的能力,打破争议区僵局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就看国家的硬气了!国家应进一步以明确的态度和始终如一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对国家石油公司提供全方位、实实在在的支持,包括在注册资本金、税收、关税、金融等方面制定南海开发的优惠政策,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性质的南海风险开发基金,出台必要的扶植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南海开发尽快起步,形成规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