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周瑞金:如果邓小平在 还会搞改革开放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09:51:08  


 
  澎湃新闻:我国改革开放第一笔外资贷款,是谷牧从日本引进的。这个曾经深深伤害国人感情的国家,我们到底怎么去看他?

  周瑞金: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为了更好地推进我们现代化建设,又能牵制苏联,邓小平就用“中日友好”的理念把日本拉进来。考虑这个大方向,所以就搁置了一些问题,譬如说钓鱼岛。邓小平说主权问题我们先可以不谈,这个比较复杂,历史形成的,日本就响应了。一个本来很麻烦的问题,邓小平一下子就解决了,中日友好条约顺利通过。

  澎湃新闻:据说邓小平就是在日本感受到了什么是现代化?

  周瑞金:是的。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期间,坐了新干线,看了钢铁厂、汽车厂和电器企业,有了现代化的概念,他才感觉到中国和世界落后有多大。所以他要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就是要赶上世界的步伐。当时他还提到了国家的“球籍”问题,说再落后下去要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澎湃新闻:相比之下,中美关系就好懂得多,主要是台湾问题。

  周瑞金:是的。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虽有所改善,但始终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又拖了七年,关键在台湾。直到台湾离开,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这个时候台湾问题也就无形中化解了。

  澎湃新闻:邓小平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给人印象是“软硬兼施”,在香港问题上,他寸步不让,说主权问题不能讨论。

  周瑞金: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严格区分了主权与治权的关系,采取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抓主权放治权战略,这是他的一个妙招。抓主权就是香港一定要回归,而且一定要驻军,要派我们的解放军去。这点上邓小平寸步不让,但是治权可以放,可以实行港人治港,一国两制。

  澎湃新闻:我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邓小平能够具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

  周瑞金:一个是他长期革命的锻炼。整个革命战争28年,邓小平都在中央中枢工作,18岁在法国参加革命,21岁回国,25岁领导百色起义,后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所以他始终在党的中枢。他又从基层干起,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首都”瑞金的首任“京官”,是模范的瑞金县长。所以他既有地方工作经验,又能指挥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中央处理一线工作。

  解放“臭老九”是一个突破口

  澎湃新闻:后来的事情最近通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又再现了,他一出山就抓科技和教育,当时叶剑英是希望他作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负责全面工作的。这里现在看来又是智慧。

  周瑞金:这就是他的远见之所在。他抓教育和科技是一举多得:一是解放知识分子,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就是知识分子,把“臭老九”解放出来,变成“香老大”。

  澎湃新闻:但文革恰巧就是打倒“臭老九”,邓小平这么一来就是在为文革翻案。

  周瑞金:我说的一举多得,目的之一就是推翻过去。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的、“四人帮”修改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从这“两个估计”出发,会议确定和重申了一整套政策,包括“工宣队”长期领导学校;让大多数知识分子到工农兵中接受再教育;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缩短大学学制,将多数高等院校交由地方领导等等。这次会议作出的“两个估计”和提出的许多“左”的政策,使广大知识分子长期受到严重压抑。所以邓小平第一个抓解放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挖掉了文革的根。

  澎湃新闻:今天社会的精英阶层大多是恢复高考的直接受益者。

  周瑞金:这就是邓小平的战略眼光,他为什么抓教育?必须培养接班人。他看到应届毕业生质量太差,就提出应该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去招。教育部的人都认为没办法,而且还涉及到破坏毛主席“上山下乡”的革命路线。邓小平看得很清楚,我是为了将来,为了培养真正能够治国理政的人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