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置于阳光下

http://www.CRNTT.com   2014-08-13 09:07:32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讯/继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等央企抛出各自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之后,金融系统以光大集团、交通银行为先头主力的“混改”阵容也缤纷亮相。不仅如此,地方政府纷纷摩拳擦掌,重庆市表示未来3-5年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将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广东省宣布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的比重要超过60%,河北省明确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造任务。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张锐文章表示,毅然破冰的勇气当然可嘉,大胆探索的胆识更是可赞,但与此同时,在混合所有制的顶层改革方案尚未落地之前,许多重大原则是非亟待厘清。

  对国有企业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股权重组过程,为此需要引进更多优质、健康和富有竞争活力的民营资本。但一项现场调查显示,对于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有60%以上的民营企业家选择“暂不进入”,超九成的民企老板选择“观望”。无独有偶,在民营企业集中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全省19个地级市中仅有7个地级市的14家民营企业报送了参股省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意向,有10个地级市明确表示民营企业暂无意向。

  民营企业冷对混合所有制,表明其存在重重顾虑。有民企担心进入国有企业后仍由对方控股,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不能享受同等的权益,等于是进了“玻璃门”后又遭遇到“旋转门”;还有民企担忧出于“甩包袱”的心态,国有企业拿出的“混合”部分只是不赚钱和赢利前景不好的业务,如果参与进去,就等于是套牢自己;更有民营企业认为,即便是通过混合所有制获得了控股权,但仍可能面临从混合之后经营好的国有企业再度剔除出去的风险。

  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国企的最大问题就是所有者缺位,企业的管理者“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不仅“不讲节约和效率”(弗里德曼语),因此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引进更多的民间资本,就是要在稀释垄断力量的同时,壮大所有权的监督力量,形成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监督格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