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将成新常态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09:13:13 |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联系纽带, 更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引起的外汇占款会改变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多年以来,中国货币创造取决于外部盈余。 然而,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可能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基于汇率水平的货币投放机制将根本性改变,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创造机制将是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私人部门购买外汇资产的增加,央行被动收回人民币流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另一方面,一旦形成贬值预期,非政府部门增加美元减少人民币资产,在国内资产配置上则表现为增加货币资产,减少风险资产配置,从而造成流动性需求上升,在相同的货币供给下货币条件显得更紧,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创造的机制自然会弱化。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已打乱了跨境套利资本的节奏。据测算,当前用中美利差、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测算的无风险套利的空间显着收窄,居民持汇意愿增强,外币存款大幅增长。 除此之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贸易和金融领域使用本币的规模增长,交易“本币化”降低了对外币的需求。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份额从2012年底的0.57%,增至目前的1.43%,此外人民币与日元、澳元、新西兰元和英镑均实现了直接交易,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减少。 文章指出,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同样也出现了新变化,反映为经济项目顺差逐步收窄,这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看,中国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相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比重显着上升,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与发达国家形成贸易顺差、与东盟和日本等地区形成贸易逆差的三角贸易模式。所以,越是经济不平衡,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外汇储备就越多。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球贸易结构正在因规则重构而改变。美欧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重构全球贸易规则,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构成严重挑战。除了传统贸易救济之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国家援助、政府采购等形式隐蔽出现,再加上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国内高储蓄状况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将使原来的储蓄-顺差-货币扩张的循环逆转,进而导致货币扩张源头消失。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