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为何提早撤走驻扎在南海的981钻井平台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7:50:33  


 
  当然,台风也是一个因素,毕竟,威马逊是继2013年11月的海燕之后威力最大的台风。如果没有威马逊台风,继续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油井测试也是可以的,但这在漫长的海上油气开发程序中属于另外一个阶段的任务。而如果钻井取样、录井、电测等预定任务没有完成,也不大可能让981平台转场,原因有三:第一,等台风过后981平台再去,成本非常高;第二,大台风对水面船只威胁比较大,但对于钻井平台的影响通常有限,中国可以先撤走保护平台的水面船只,待台风过后继续派遣船只保护钻探作业;第三,虽然国内对981平台是否应该去中建南海域存在争议,可一旦开始钻探,就只有一种选择:把它做完。这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5月中旬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中国一定要打成这口井。这是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国家意志与能力的一种体现。

  既然实现了“油气开发走向中建岛屿以南”的战略目标与“中建南油气资源钻探”的阶段性技术目标,中国自然会评估策略调整的必要性。中国希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国家是这一战略的第一块试金石。中国自然不希望南海争端影响到这一战略的实施。

  因此,在南海实现了维权阶段性目标后,转而实现维稳:与东盟(尤其是声索国)淡化安全问题上的分歧,强化彼此的经济与安全合作,通过扩展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来强化彼此的关系。东盟国家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也日益关心地区安全问题,而南海争端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主要短板。

  众所周知,东亚缺乏强有力的集体安全机制,东盟地区论坛与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也是中国新安全观的实施平台。为此,中国承办了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大约三分之一合作项目,并希望进一步发挥作用。事实上,中方下年度将同东盟在国家救灾、海上安全、预防性外交、网络安全等领域共同主办6个项目,并担任救灾和反恐与打击跨国犯罪两个领域会间会的共同主席。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一些行动,在8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上为自己争取外交上的主动,避免美国、日本、东盟声索国在“981问题”上做文章。

  中国与越南是社会主义“五朵金花”中最有活力、也最有影响力的两朵。但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却出现了“党际关系良好、政府间关系密切、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民间互相厌恶”的不协调局面。“981事件”进一步恶化了两国民间的情感,已经损害到双方的经济关系,并有可能损害双边的政治关系(尤其是,如果越南步菲律宾后尘提请国际司法裁决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党际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这有助于两国把南海争端置于整体可控状态下。因此,中国适时撤走平台与船只,为双边进行建设性的谈判(尤其是进行更高级别的政府与党际接触)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些人仅仅从时间上推断,中国撤走981平台是因为美国的压力:7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方很可能就南海问题比较直率地表达了自身立场;美国参议院7月10日通过的421号议案,要求中国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和护航船只撤离南海海域,恢复南海原状,敦促中国节制执行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宣示;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11日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会谈后,肯定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乃勇敢与历史性决定,双方确认年底前将完成美日防卫指针修订。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福斯11日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的“南海局势暨美国政策”研讨会上提出冻结特定行动3项建议: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改变地形地貌现状与限制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

  这显然是一种误判。南海在中国国家利益中的位置,中国的国家能力与领导人性格,共同决定了不可能让美国来左右自己的南海政策。美国也不会弱智到相信,那些行动足以促使中国撤走平台与船只。至于中国的行动让某些人以为美国发挥了某种作用,美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觉得自己“有面子”,中国大概不会在意这些客观效果。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这次终于突破了“无法到中建岛以南勘探开发油气”的瓶颈。不排除以后钻井平台出现在南沙海域。一旦走到了这一步,虽然会引发更多的争议与压力,但也为南沙海域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提供了实质性的机会。长期的经验提示:中国不走这一步,南沙海域的共同开发很难落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