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党产”华润:香港起家的红色央企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9:06  


 
  香港社会的“稳定剂”

  在擅长做生意之余,华润的特殊定位,也使得其在内地对香港的援助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世纪60-80年代,一个叫“三趟快车”的称呼被称之为了香港人的生命线。而这里面,必定缺少不了华润的影子。

  原来,当时为了解决出口香港物资的运输问题,1962年春,经国务院批准,铁道部、交通部、外贸部共同协调,从武汉江岸站开出一列快车,经由沿线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至深圳,专门运送出口香港的商品。

  1962年3月20日,751次快车从武汉江岸出发,行程1254公里历时53小时,满载着运往香港的出口商品,开进深圳。在751次快车开行100列时,国务院决定,在上海、郑州加开两列快车(753、755次)。

  这“三趟快车”,由外贸部牵头、内地各粮油进出口公司组织货源、铁道部组织运输,由华润公司在香港组织销售。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时期,三趟快车也从未中断过。负责此项工作的华润旗下公司五丰行至今在香港还有着很高的威望,“五丰食品”也受到香港人的普遍信赖。

  “出口总代理”的艰难转型

  早在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政权,中国的贸易伙伴局限于苏联和几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正是通过香港这扇大门,中国才打开了通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通道。

  1952年,华润公司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1954年德信行、五丰行和深圳南洋贸易公司并入华润,公司得到进一步改组和扩大。而当时陈云之所以能做出“政府统销”的决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正是基于他对华润的充分了解和信任。

  直到1980年代中期,华润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保证香港市场供应,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及海外出口计划、扩大出口,衔接货源并建立销售网络,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进口内地所需商品,赚取外汇,为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外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贸领域进入新阶段。华润的变革时代也随之来临。

  当时国家允许各省、市、自治区到香港开办窗口公司,于是华润通过成立“省市联络部”,把国内同行带进香港,又把自己代理多年的出口商品交还给各省市—这意味着华润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拱手让出。当“总代理”的地位不复存在时,华润也曾经痛苦、仿徨过。所幸,它并没有沉沦。

  其实早在1977年下半年,华润就开始酝酿扩大实业投资。自1978年,四年中华润新办公司52个,其中独资29个,合资23个。自此,华润由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努力发展中长线投资项目,重点投资了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渐趋大型化和专业化,为今天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奠定了基础。

  1983年,华润将所管理的下属机构经重组转为以股权为纽带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华润的业务由总代理贸易转向自营。

  1986年华润开始接触资本市场,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中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1993年,华润创业收购励致国际30%股份,并于1994年顺利上市。1990年代中后期,华润旗下五丰行、北京华润置地、励致国际等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华润同时积极和国际资本接触,正式开始了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的发展阶段。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打响投资内地房地产的重要一炮。

  从2000年起到现在,十余年间,华润围绕地产、超市、啤酒、纺织、电力、微电子、水泥、燃气、化工、医药、纯净水等领域,组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由此扩大了今日华润的产业基础。这一举措,被当时业界称为 “红筹摩根”、“资本大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