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对美外交的“去冷战化”战略 | |
http://www.CRNTT.com 2013-11-14 11:31:04 |
明显的,奥巴马政府的思维出了问题。 美国的问题是患上了“中国崛起反应症”。同世界上其它大国如俄罗斯和欧洲诸强相比,美国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的崛起。这个“反应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失望、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当代大国中,没有适应中国崛起的可能就剩下美国和日本了。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进一步扩大了美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和共同的政治语言。 因此,北京不应低估一个行将被超越的世界头号强权在最后几年中的冲动和反弹。如果中国政府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中国经济总量在未来10年超越美国不仅只是数字上的游戏,而且将是国际政治中活生生的现实。可以想象,接受这一全球实力转移的大趋势并主动去适应它,对一个主导了世界政治100多年的超级大国来讲是多么的艰难,更何况这个超级大国是美国,一个对自己的政治制度、文明素质、创新能力、生活品质和道德操守充满优越感并习惯了领导世界的美国。 美国在被中国超越之前最后几年出现过度冲动和反弹应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我们也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理性。未来的10年之所以是中国崛起关键的10年,不是因为中国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而是因为被它超越的超级大国可能会出现非理性反弹从而影响中国的最终崛起。因此,仔细分析和观察患上了“中国崛起反应症”的美国的各种动态和走向,在战略上对症下药,才是最理性的选择。正如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 “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 那么中国有哪些大势可谋,哪些战略可讲呢?理论上,北京有两个战略可以选择:“回归冷战”或“去冷战化”。北京学者阎学通先生最近出版的力作《历史的惯性》提出,2023年即未来10年,中美形成世界政治的两极,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组建联盟和美国对抗,以公平、正义、文明取代美国鼓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 虽然该书作者否认全球化条件下的两极格局孕育着巨大的冷战风险,但组建以中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美日韩澳军事同盟,在逻辑上必将世界政治分解为有组织的两大对抗阵营。即使两极也可搞缓和,但对抗是两极格局赖以生存的机理,而对抗的表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热战的话,便是冷战。 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中国理应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整合,而不应刻意组建同盟形成两大对抗的阵营,回归冷战。如果真是这样一个结局,那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灾难。 笔者认为,如果真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话,“去冷战化”应是最理性的选择。所谓“去冷战化”就是去掉冷战遗留下来的政治军事体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日韩澳军事同盟就是这个冷战遗物的典型代表。事实上,这两个军事同盟体制,也是美国到目前为止能称霸全球的体制基础。遵循“釜底抽薪”的逻辑,想方设法“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找到分化瓦解这两个体制的方法。从这个意义讲,“去冷战化”战略的最大逻辑是,以非对抗、非军事的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以潜移默化的效果来动摇美国称霸全球的冷战基础。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