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三中全会前的“舆论战”

http://www.CRNTT.com   2013-11-04 09:54:43  


 
  媒体,在此时发挥的舆论平台作用,遵循着媒体宣传纪律、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把积极的、正面的高层声音、智囊团声音、专家声音比较全地展示出来,营造出万众所向的社会期待氛围。在网络媒体兴旺发达的今天,媒体的这种展示要赢得更多的眼球,必须在技术环节上作出一些努力,如用专题形式展示,视频、声音、文字、画面、页面装饰协调配置,标题做到抓人眼球,引导读者方便、快捷、大量地阅读。例如,有的媒体在标题上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告诉读者最应该关注改革的五大焦点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期待住有所居、政府职能转变,以及领导人的六个讲话要点等。告诉读者应该想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么想,是所有媒体最为擅长的舆论引导方式。

  一些体制内的主流媒体,还会诉诸历史叙事的方式,把中共历史上召开的所有三中全会作一个列表,标出其中的主题、内容,把即将召开的全会与改革开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地位作类比,意在凸显今日全会的重要性,彰显执政的历史合法性。

  其中,一些市场媒体也不乏从追求客观、中立、批判的角度,展示一些专家、外媒不同的声音,甚至是质疑的声音。但这些媒体也会从总体上把握、控制这个批评的尺度,以防超过宣传纪律的边界。于是,大众常常听到近乎100%充满热情期待的声音在耳边回旋,而那些批评的声音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

  大众,在舆论场中的主要角色是收听。可以根据他们对政治全会的敏感度不同而大致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敏感型,热情关注政治热点事件,积极向身边人传播政治信息,借以增加个人成就感和话语影响力,其中不乏专家型的听众;二是平淡型,平时不怎么关注政治热点事件,但为了某种工作需要或者学习需要,也能记忆一些政治热点事件、内容、关键词和零星语句,偶尔也能传播一些政治信息;三是冷漠型,除非特别的强迫,一般不关心政治热点事件,甚至连一些基本概念、词句都搞不清楚,基本不传播政治信息。这三种类型的听众,在舆论场中发挥了数量优势,形成了听众群体基础。有了他们对主流政治舆论的大致接受、认可,或专业、或道听途说地传播,以及不是很严重的反对(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涉及利益的不满情绪,但在可控范围内),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共识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些仅为有限理性的简单结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