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望:中日两雄的心理距离

http://www.CRNTT.com   2013-07-15 14:07:26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讯/2012年秋,日本放送协会(NHK)在黄金时段连续3周播出有关中华文明的纪录片。该片通过介绍夏朝的诞生、汉字的出现和秦国的中原统一,探讨中华文明5000年不衰的奥秘。整个纪录片回顾历史,亦不断穿越时空,剖析当前中国,且解说充满危机感:日本,正无可避免地面对东亚大陆中华文明的再崛起。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和日本就这一岛屿的主权纠纷成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直到最近,两国之间的领土纠纷仍未有解决迹象。中日钓鱼岛问题僵持不下,表面看似纯属领土问题的对立,但究其深层成因,与两国心理上长年的相互误读有莫大关系。

  日本国内主流对钓鱼岛问题的认知,是放在近年来中国国力崛起的背景下来考量,并未将其视为战后历史问题。这种认知微妙,且带有情绪性。在中国,不少对日分析预设:正如上世纪30年代,日本正千方百计地意图阻碍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然而,从日本内部来看,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日本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但日本主流最为反感的,是中国居高临下的态度。

  日本这一弱国抵抗心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江泽民访日时要求小渊惠三首相就历史问题道歉。日本国内认为1972年中日建交,1992年天皇访华时,日方都已作出正式道歉,北京又提道歉,是对日本重复打历史牌。北京的道歉外交,连当时日本国内不少亲中的政治家和记者也感到不满。

  日本这种基于弱国意识的对中强硬情绪,还可以从靖国问题的民意调查中看出端倪:根据日本学者一谷和郎的研究,在是否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议题上,2001年至2005年的日本各大报章的民调都显示,反对参拜的日本民众多于支持参拜。但是,当把调查提问改为“是否支持外国政府在靖国问题上的抗议”时,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持抵制态度。笔者身边有不少研究中国、对中国友好的日本学者,他们也表示,感到中国总不能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邻国,态度傲慢。即使中国主张“不称霸,行王道”,但在一些日本知识分子眼中,“王道”本身,也是一种天朝大国居高临下的表现。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