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邓聿文:整风不能走过场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11:40:33  


 
  中共在过去也出台过很多有关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规定和制度,但很难走出在作风问题上的“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接受这种教训,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八项新规,非常具体,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并且强调领导人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此外,还有督察和检查。这都是过去类似规定没有的。尽管如此,从目前暴露的情况看,不少干部存在着观望心态、侥幸心态和变通心态,认为改作风是“上面的事”,在落实要求上“慢三拍”,甚至以“文件没到”为由顶风作案;又或者心存“偶尔违规无所谓”、“不被查到就没事”等想法,照旧我行我素;要不就表面上做足文章,暗地里各类改头换面的违规行为大行其道。这也说明,改作风仅仅依靠八项新规的轰动效应和激励效应远远不够,领导人的表率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些效果,要想改作风的效应长期化,就必须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

  一项规定或要求的制度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即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一致的价值趋向,再根据共同的价值需要制定规范,并建立起保证规范实施的组织机构和体制。就转作风而言,在第一个环节实际上需要领导干部形成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即转作风是对领导干部特权的限制和纠正,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一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丝毫特权。未有这种认识自觉,转作风就不会主动进行,而是处于一种被动地催着走的地步。这样的转作风就不可能彻底。

  从制度建设来说,干部作风的转变根本有赖于社会形成一个民主的体制,最低限度,决定官员升降的一部分权力掌握在民众手上。但在一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体制里,要使高层倡导的转作风确实发生实效,除了上面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外,更主要的是构建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机制,引入监督、评判机制。这就需要对现有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进行清理,没有的要尽快制定出台,不完善的要尽快予以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规范必须尽可能具体、明确、客观,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干部明确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违反了如何承担责任和后果,以减少在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

  有了制度干部作风的制度建设后,还需要加强执行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刚性。此外,也要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功能,使媒体和公众能够比较好地行使监督权。因为干部的作风好不好,公众和舆论最有评判权,所以他们也最有积极性去监督官员。这就需要有限度地开放媒体和舆论,使他们敢于去行使监督权利。

  上述这些措施,是这次整风运动中需要创新的地方,目的是为群众路线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整风运动不走过场,并在整风结束后党和群众的关系能有一个新的发展。

  (作者简介:邓聿文,和讯网专栏作者,供职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

链接:

韩咏红:“整风” 可能引发的风险

  2013年06月2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从网上留言与部分朋友的反应看,中国舆论对于中共高层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望值大致为正反两面各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