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于时语:从巴勒斯坦到太平洋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07 10:09:00 |
这一点也反映了华盛顿继续全力支持以色列的国际道德权威代价。我已经指出:奥巴马对外战略转向的一项算计,便是美国在大中东面对显着的道德权威赤字,而在亚太地区却依然享有巨大的文化软力量优势。但是阿拉伯民主潮流带来的大动荡,和以色列推行的霸权政策,迫使美国继续为此支付巨大的道义和实际代价。驻利比亚大使被杀是个明显实例。如今以色列准备大举扩建殖民点,不仅会使得“两国方案”成为泡影,更是以吞并伊斯兰世界的第三大圣地来挑战全球的穆斯林社会。可以预见美国面对的高昂国际道义代价。 不能不注意到近年来以色列政治的右倾化。欧美传媒因此普遍预计以色列右翼将会赢得明年年初的大选,继续内坦尼亚胡政府的强硬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以色列的这一内政趋向受到苏联瓦解之后百多万原苏联“犹太人”新移民的驱动。这里加上引号是因为许多这些新移民的犹太身份大为可疑,甚至有不少人到了以色列后,冒犹太教大忌而公开食用猪肉。 简而言之,宗教信仰不计,这一大宗移民不仅在短期内解决了以色列面临的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高出生率问题,更因为他们喝共产主义“狼奶”长大,缺乏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理解同情,改变了以色列建国以来欧洲移民把持的中左工党主政传统,而助长了以色列右翼的“铁血”政策。 另一方面,百万前苏联移民也为俄罗斯发展与以色列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展示普京政府的灵活机动。例如在欧美政府普遍谴责俄罗斯执政党在去年杜马选举中舞弊之际,以色列外长却在莫斯科公开赞扬这场选举“既公正又民主”,力挺普京政府。在目前的叙利亚内战中,以色列也不完全遵循华盛顿的唱本,而与莫斯科力阻叙利亚宗教力量崛起具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随着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北京面临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后院”东南亚。除了反省自身的道德权威和文化软力量赤字,北京也可以仿效莫斯科,发掘和利用与以色列的共同利益交集,利用中东乱局来牵制华盛顿的枢轴转向。 回到巴勒斯坦,明眼人都看到,以色列真正的长久威胁,不是什叶派主导的伊朗,而是周边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人。中东和平的关键,在于以色列汲取西方的哲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Live and let live)”。 (作者:于时语 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12-05)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