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消费莫言众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10-30 14:13:35  


南都周刊第40期封面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讯/莫言获奖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国外一些媒体上的图像不是这位中国作家本人,而是电影《红高粱》的女主角巩俐。

  这部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1986年发表的小说《红高粱家族》。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引发轰动,成为西方观察家窥视刚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的一道缝隙。

  同时,它也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

  《红高粱》崭露头角

  在莫言获奖的当天,微博上将当年拍《红高粱》时的一张旧照片翻了出来:23岁的巩俐站在莫言、张艺谋和姜文三个赤裸着上身男人旁边,神情羞涩。“当年莫言32岁,张艺谋比他还大些,巩俐大二……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这张老照片的配文这样说。

  其实不单公众,就连莫言自己也猜想不到自己能获奖。2009年12月,已经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名的莫言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谈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看也获不了,是吧?

  当初在剧本改编时,莫言对张艺谋未作任何要求:“我说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你爱怎么改就怎么改。你要‘我爷爷’(姜文饰)、‘我奶奶’(巩俐饰)在高粱地里实验原子弹也与我无关。非但无关,我还要欢呼你的好勇气。拍好了是你张艺谋的光荣,拍砸了也不是我的耻辱。”尽管最后呈现在莫言面前的剧本定稿和他的小说几乎是两码事了,但毫不妨碍那么多年来人们把电影《红高粱》和他捆绑在一起。

  二十多年后,纽约评论家理查德.布罗蒂(Richard Brody)重看了这部电影,对《红高粱》所展示的美学,有了进一步的体悟,“张艺谋的电影仍然显得过于典型化、图示化和简单化,他运用电影媒介的方式,仍是某种非个人化的表现、和去个性化的漂亮”。 但他格外留意到电影中,那个承担叙述者的话外音运用,使得那段历史被官方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个人记忆凸显出来,“而这要归功于莫言的文本给它投上的色彩”。

  莫言的小说有别于他的电影合作者,正在于他没有张艺谋电影所定义的中国民俗风情式的“漂亮”和“原始”,而是进一步反思了中国当代艺术表现手段中流于“典型化、图示化和简单化”的根源。

  迄今为止,莫言有4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除《红高粱家族》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但在西方被提及最多的,仍是他亮相海外的“处女作”《红高粱家族》。这部以谷物与酒精的关系为入口的小说,更容易勾起西方读者、书评人的想象。

  在《纽约客》的评论中,莫言被拿来与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相提并论,不仅因为这个美洲人曾被奉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更因为《红高粱家族》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想到了有浓重民俗神话色彩的政治控诉小说《玉米人》(阿斯图里亚斯写作于1949年的代表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