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昆山,台商二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2-06-21 11:19:31  


 
游牧式撤离

  “很多台商在投资之外,也把家人带过来,让子女接受本地的教育,尽快、尽早地适应大陆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台商已经深耕在大陆,融入大陆的生活和工作。”李宽信说。

  今年年初,重新当选为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的李董事长明确指出,“台商在昆山不是暂时落脚,而是要长远扎根。”

  然而,对于部分企业来说,选择离开昆山却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此前经营着一家电子公司的朱世明。

  11年前,朱世明伴随着台湾岛内流行的加工风潮来到了江苏昆山,却不得不于2011年关掉了自己在昆山的公司,转战到重庆的凤凰镇。

  “地价、工人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利润了。”朱世明说。

  按照朱世明的计算,从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变坏开始和2010年富士康事件后,他的企业在在人力成本上的支出扩大不少。“原来,一个普工的工资就在1800元左右,现在基本上涨到了2500-3000元。”

  更要命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铜价从每吨三万人民币涨到八万人民币。ABS、PS、PP/PC等塑胶原料价格也是上涨明显。可客户那边的价格却纹丝不动”。

  朱世明指出,十年下来,昆山和东部其他地区,因为土地、价格、人才优势的上涨,当年的利好已然成为今天制约台商在大陆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我们(台商)主要集聚的电子加工行业,已经被称为‘毛三到四’的微利行业。”

  昆山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140元,而重庆则只有860元,仅人力成本就可以节约近25%。而且,“昆山的人力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公司每月都有10%的人力流失。”这让朱世明选择了“西进”。

  事实上,因为上游的一些大企业的不断内迁,或许才是他们不得不“游牧式”迁移的关键。

  原来,同他们当年随着一些大企业来到昆山一样,如今这些大企业的内迁也导致他们不得不跟随而去。“对于我们这些企业来说,像鸿海、仁宝、广达他们就是水草。他们到哪里,我们就必须到哪里,否则只能是倒闭。”朱世明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富士康迁资重庆、郑州继而带动上游配套加工企业的内迁,昆山的许多台商不得不作出调整。

  此外,在昆山一些企业也受制于昆山城市的二次规划和税赋优惠调整。

  “当初投资时,当地政府会划拨一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在土地和税赋上让利很大。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工业园区也变闹市区了。这时政府虽然不会勒令搬离,但是会采取‘以地易地’的方式重新划一块土地让我们搬过去,”

  的确,对台商来说,“两免三减半”等税赋优惠一过期,将面临着增值税要付将近19%,事业所得税则达25%的局面,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年多来累计升幅,他们的日子确实难熬。

  与之相反的是,对于内地的很多地方来说,这些台湾的商人简直是香饽饽。“就如同当年的昆山一样,在土地和财政上给我们很大的空间。”

  在这些地方政府的游说之下,不少台商把厂房搬到了内地。

  与之吻合的是,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热点这几年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譬如,2010年,四川省新增台资企业48家,投资总额12.99亿美元,利用台资8.33亿美元,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的企业19家。其中,富士康集团入川,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