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需要“好的市场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1-11-18 09:22:25  


 
  直面既得利益的阻挠

  文章指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导致了不少环境污染危机、食品安全危机和腐败危机的出现;然而,要退出这一模式却相当艰难,势必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既得利益者往往又是政策的制定者,于是我们就陷入了要求政府“自己改革自己”的悖论之中。

  既得利益者的身影处处可见:由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五个部门、三个以上协会和70多位专家制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今年6月1日起实施,却被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和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炮轰其“倒退25年”、“全球最差”的乳业标准,再次证明中国政策被利益集团绑架程度之深;早就应该放弃的IPO审批制,继续为权力寻租提供理想场所;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出台后,对民企的制度歧视有增无减;早应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却依旧成为保护银行既得利益的工具,任凭公众财富为通胀侵蚀;审计署对各部委、央企的审计年年揭黑幕,但年年岁岁花相似……

  著名学者奥尔森指出,对国家权力的恰当运用,乃经济繁荣之本。他解释,经济增长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扫除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障碍,特别是对市场和财产权利的束缚与破坏。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强化市场型政府”。一个政府如果致力于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通过扫除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增长释放新的活力,此类增长可以称为“奥尔森增长”。

  可以说,奥尔森直指当下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具体而言,中国需要在以下方面“强化市场”:推动反垄断,确保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治,确保依法治国;深化改革,实现劳动力、环境、资金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规范政府行为,尊重市场规律,以“无形的手”替代“有形之手”,做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呼唤“顶层设计”

  文章表示,面对对当前问题认识上的分歧,“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回答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其核心是三点:第一,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哪些是企业的权利,哪些是政府可以干预或调节的,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公平竞争的问题,其核心是反垄断,以及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第三,谁来监管监管者?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任何个人、任何企业和政府(监管者)都必须受法治的规制,法院的裁决应成为终极的争端解决机制。因此,政府究竟如何正确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问题的命门。

  实际上,中华文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如何治国的哲学思考,这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想。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还有领导存在,这是最好的领导,有点类似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老子最著名的名言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须文火慢熬,用锅铲翻来翻去,鱼就烂掉了,这是“不折腾”的思想。

  以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审视,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现代市场经济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假定人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物,人人为我,在追求个体私利的过程中,实现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最优化。同时,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求政府什么都不管。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而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就是“法治”,既包括维护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执法,也包括打击食品造假的刑事犯罪行为。

  这些古代的智慧,虽然深刻,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它要求政府放弃手中过大的权力,把权力交还给市场。对官员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深刻的思想转变,更意味着利益格局的深刻重构。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建设“好的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