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五年内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培养小孝子是形象工程?

  2011-11-01 01:16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毛建国 

  “孝”也要从娃娃抓起啊!

  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个工程名为“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新京报》)。对此,支持者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意识就应当从小培养,小孝子工程有利于全社会的“大孝道建设”;反对者则认为,一来衡量标准难以确定,二来划定特定培养对象,都有失偏颇,培养工程的观赏性大于实用性,因此难逃形象工程的嫌疑。

  反方

  孝德教育当从小抓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健康成长都是有利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在一身,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孝顺长辈。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意思是说,儿女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女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女。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人世间一切的爱都需要从爱父母开始。一个人如果对付予自己生命的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知孝敬,又怎会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又怎么能指望他去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现今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冷漠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伦理学会进行的跟踪调查显示,尊重和关爱父母、有孝心、懂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4到6岁是培养他们感恩之心的最佳时期。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古人云“孝为德之本”。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当前培养儿童孝顺、感恩的孝德工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和肯定。

  朱海涛

  可激活“大孝道建设”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是一个起步,是一次创新,是一种载体,其社会现实意义不可小视。最近两件涉及孝道事件令人揪心,引起社会的深度关注。其最新进展又让人喜忧参半近日,深圳市公务员廖天野对远从湖南赶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实施家暴,在网上引起热议。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备受关注的“机场刺母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犯罪工具两把尖刀予以没收。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孝文化。但是,在历史进程的风风雨雨中,或随风而去,或被雨淋湿。中国的孝文化,不仅可以古为今用,而且能够“中为洋用”。有分析人士称,世界各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人口老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仅靠经济发展不足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与苦闷,“孝”则是古老东方民族的一剂“偏”方,这个民族的“偏”方大可以输出。说不定可以解决市场经济的大问题;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解决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偏方”不但要引起国人的注意,还应招徕世界的青睐。

  用“小孝子工程”激活“大孝道建设”。小孝子工程在行动,但不能让小孝子工程“一个人战斗”,社会更要反思孝道流失的根源、孝心泯灭的症结。作为道德范畴的“孝”,长期以来只受到道德、舆论的制约,法律虽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赡养过程中真正孝敬与否却难以依法判定。中国的孝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被传统的孝文化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应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大孝道建设”正是时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