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色列士兵的命值多少钱?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9:56:32  


 
  ■ 军事立国,不放弃一兵一卒绝非空话

  犹太主义的古老信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抛弃在战场上

  犹太主义的传统强调生命可贵和解救战俘义不容辞。从建国背景出发,政府始终在灌输这样一种信条,“即使世界都已经抛弃了我们,我们绝对不会抛弃自己人。”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向以色列全国说明为何决定批准沙利特的换俘协议时,曾引用了犹太教法典“塔木德经”的教诲──救一条命应被视为是救世。在这种不惜一切的政治氛围里,交换沙利特的协议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内阁投票(26票赞成,3票反对),民意测验显示以色列民众中7成9的人赞成这笔交易,反对者只有14%,再女性民众中支持这一交易的比例更高。

  义务征兵制使85%以上的适龄男子为国家卖命,官兵被俘形成强大政治压力

  对士兵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要追根溯源到以色列国防军的本质——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强敌四立的外部环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采取全民义务兵役制。凡18—29岁的男性公民,无特殊情况均应服现役,通常适龄男子应征服役率高达85%到90%,适龄女性除怀孕、哺乳、有犯罪经历和因宗教原因外都要服兵役。这些士兵薪资微博、勤务繁重且危险,但对每个以色列人来说,却又是强制性的,是将整个以色列的犹太人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经历之一。以色列总统裴瑞兹曾说,没有以色列自卫队,就没有以色列。

  因此,当一名以国官兵被俘,就形成一种在其他国家罕见的政治压力。在沙利特作为人质的5年时间里,沙利特的家人2010年在数万志愿者陪伴下步行至耶路撒冷。随后,沙利特父母曾在总理府门口搭起帐篷住了1年多,称只要儿子没回家,他们就不会离开。这期间志愿者向路人分发呼吁解救沙利特的贴纸,以及象征“平安回家”的黄色丝带。“这次被俘的是沙利特,也许下次就是我,就是我们的家人,”年轻的志愿者奥哈德说,“如果这次我不为沙利特努力 ,下次谁会为我努力?”

  组建专业部队保证士兵安全,黎巴嫩战争前4个月85%的伤亡人员被空运回国

  因为犹太民族人口有限,以军非常珍视每个军人的生命,指挥官总是尽可能考虑士兵的安全,哪怕是尸体也要千方百计地抢回。在这种氛围下,每一个军人对集体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以军部队里,长年进行“抬担架行军”的演练,要求士兵们抬着最重的同伴翻山越岭行进几公里。此外,在以色列空军建有一支专业的航空救生部队,能够到达和出入任何敌军目标,精心培训的空中救护中心能进行最复杂的医疗护理。航空救生部队的战斗能力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得到充分发挥,前四个月中,有85%的以色列伤亡人员通过空中运回以色列,其中直升机共进行了2518次飞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