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 |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讯/“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转型已成为当今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经济观察报发表全国人大常委、武汉大学教授辜胜阻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但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传统“低价工业化”发展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改变“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发展现状,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其中,关键是要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五个过度依赖”,实现五个“再平衡”,建立“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文章如下。
一、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以消费为主力的发展方式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存在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据测算,2000-2008年,中国投资增长17.9%,净出口增长34.7%,分别比消费增速快7.2和24个百分点,而居民消费率从1985年的53%降至2008年的35.3%,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使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为此,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实现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拉动型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要调整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优化创业致富的环境,放宽民间投资限制,让更多的就业者变成创业者,通过中小企业创造新一批中高收入者;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实施均衡城镇化战略,一方面要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都市圈网络;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村城镇化,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服务业比重,培育更多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要创新金融服务,推进消费信贷,放大消费需求;要鼓励新产品开发,培养新消费点,刺激消费者潜在需求;要培育新型消费文化,实现旧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新消费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投资建设,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