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改善价格环境需找准发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10-12-01 08:30:26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讯/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比2010年9月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08年10月以后25个月新高,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0.1%和4.9%。

  日益攀升的物价,不仅直接加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而且让政府绷紧了预防通货膨胀的神经。11月2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稳定物价的16项具体措施。国家发改委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更是在两天内连续在其官方网站四度发文强调稳定物价。可见,中央政府遏制物价上涨、保障老百姓生活用心良苦。

  瞭望发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文章表示,遏制通胀、捍卫民生,无疑是政府的天职。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责任并非全在政府,更不能罪责农业和农民。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天灾导致农副产品歉收。201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先是春季中国西南大面积乾旱造成许多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绝收,随后是夏季东北农业大省吉林遭受几百年一遇大洪水,紧接着又是海南洪灾造成的农业毁灭性损失。如此多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必然造成农副产品歉收,进而导致供应紧张和物价上涨。

  二是扩张性刺激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由于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不得不实施“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由此带来的过度信贷又不可避免地导致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经济刺激政策虽医治好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增长速度下降和大量失业,却未能避免货币过量供给带来的通货膨胀隐患。

  三是游资炒作加剧了物价上涨。自中央政府加大调控房地产力度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进入农副产品市场,进行恶意囤积并炒作绿豆、大蒜、生姜、豆油等农副产品。由于炒作资本控制了农副产品供求关系,从而改变了期货价格决定现货价格的传统,形成现货价格推动期货价格的机制,人为抬高了部分农副产品价格。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