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10:13:10  


 
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存在矛盾

  实际上,在社会领域因为新自由主义入侵变得过度市场化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中国面临着的是市场化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不仅没有深化,而且有减低的趋势。这尤其表现在国有企业部门。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和市场没有关联。朱熔基改革时代,在实现企业公司化和法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日后改革没有能够深化下去。国有企业的行为仍然不是市场主导的。这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政府仍然视国有企业为自己的“自留地”,政府可以随意向其属下的国有企业提取利益;国有企业也仍保持着行政级别。尽管很多国有企业想放弃行政级别,但政府不想放弃,因为政府想用这一政治方法来控制企业。另一方面,既然国有企业不是单纯的企业,那么它们就要利用政治和行政权力来搞垄断,形成人们所说的权贵经济,或者权力市场。

  今天的国企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下的国企,权力+市场是今天国企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国企能够在近年来急剧扩张,大量挤占民企的空间。这就是人们称之为“国进民退”的“国有化”现象。尽管有关方面不承认,但事实上在快速发生。最近的报道说,民企500强利润总和不及两大央企(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就是明显的例子。应当指出的是,国企的大扩张并不是说国企的强大。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说过,中国国企只有500大,而没有500强。朱熔基总理设计的“抓大”战略就是要强化国企的国际竞争力。今天国企国际竞争力仍然微弱,“走出去”困难重重 。但当国企在国内市场和民企竞争时,则显得“优势”十足。
  
  有两个特殊的现象引人注目。一是央企化,就是地方政府都拼命想和央企发生关系。与央企结盟是地方的理性选择,通过这种途径,地方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利益,即政策利益和经济利益。很显然,和央企结盟,地方很容易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利益。一些本来通不过的项目,一旦央企卷入,就很容易得到批准。同样,和央企结盟也可得到经济利益,这不仅仅是因为央企本身掌握着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是因为央企对中央政府的巨大影响力,通过央企,地方很容易融资。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民企开始想和国企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这有些不可理解。民企和国企发生关系,和国企形成依附性关系,对民企来说,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说穿了中国还是权力经济而非市场经济,和国企发生关联是民企寻求政治保护的一种方式罢了。道理很简单,尽管民企有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但宪法和法律仅停留在纸面上。在实际政策领域,民企处处遭歧视。无论民企发展到如何强大,在权力面前都会显得无能为力。一旦权力要处置民企,民企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