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北市长选举的指标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10-09-10 10:40:36  


 
  台北市是政治、经济重心,由于市民结构使然,国民党历年一直保持执政优势,唯一一次民进党执政机会,是1994年国民党势力一分为二,新党的赵少康与国民党本土派黄大洲(李登辉嫡系子弟)相争,民进党的陈水扁因而得利入主台北市长。1998年陈水扁争取连任,使用“族群动员战”抹黑挑战者马英九是“新卖台的集团”,造成泛蓝民众反扑,因而造成陈水扁连任败北。往后民进党的谢长廷、李应元都不敌马英九、郝龙斌,由此可见台北市民的结构因素,使得泛蓝多年来一直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台北市选情丕变恐有连锁反应

  然而,今年新春以后形势却有了变化,苏贞昌抢先宣布参选台北市长,他本来用意是卡住台北市长候选人,“少输为赢”,再于2012年参选“总统”,苏贞昌的第一假想敌并非郝龙斌,而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但是苏贞昌毕竟做过屏东县长、台北县长、“行政院长”,行政资历丰富,“假戏真做”使郝龙斌大为吃紧;苏贞昌也深知台北市民结构,不走偏锋而改走理性中道,比如松山机场与虹桥机场开启直航对飞,苏贞昌就不反对,以免激怒泛蓝选民冲出来护盘。

  郝龙斌出身学术界,转任技术官僚的“环保署长”,又担任过“新党”主席,与国民党本土派格格不入,他也不擅长下基层与邻里长打成一片,久之就引来“傲慢”的形象;加上郝市府团队有若干位重臣,形成特殊的决策圈与生态,即使泛蓝媒体也是以“四人帮”加以渲染丑化。泛绿媒体的“花风暴”揭弊爆料,由于并非苏贞昌阵营发动,而郝龙斌又掉以轻心,结果是选情急转直下,各种民调都显示郝龙斌选情吃紧,国民党中央当然大为紧张,金溥聪也北上回防台北市选情。

  2006年郝龙斌参选台北市长,比对手谢长廷多出16万张票;2008年“总统”大选,马英九、萧万长大赢对手谢长廷、苏贞昌42万张票;如果郝龙斌稳扎稳打,催出泛蓝基本盘,郝龙斌是有很大胜算。但是,郝龙斌上任以后,公共交通建设的“猫空缆车”、“文湖捷运线”频出状况,郝龙斌频于救火之余,也不敢把“烂摊子”说成是马英九遗留下来,只能默默概括承受;今年11月即将通车的捷运芦洲线,捷运局也不敢打包票保证通车,正是被“文湖线捷运”当机所吓坏的后遗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