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陆客大增 台湾 应展示更好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11:24:56  


要让大陆游客看到台湾更深层的文化积淀
  中评社台北8月17日讯/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紫宸今天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陆客破表  更应以质为重”。作者认为:“三○○万陆客来台,固然可喜可期;但有朝一日,表演艺术、心灵禅修、精致民宿、品牌体验,成为陆客来台观光主要动机,大陆社会菁英重复来台度假,寄情悠游于文化深触之间,台湾在两岸观光政策上的终极目标,才算是真正大功告成。”文章内容如下:

  “还会再来吗?”每次在候机室里,常会与同机的来台陆客寒暄。“来过了!”对方总是这么回答,言下之意:台湾不就是如此,干嘛再来?“去过鹿港、苗栗、垦丁,到过诚品吗?”对方笑笑摇摇头。

  台北旅展日昨落幕,两岸旅游取代欧美日,成为民众与旅游业者瞩目的焦点;大会论坛发言,陆客来台自由行成为媒体关心话题。回顾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两年,去年人数已超过九十万,根据“交通部”估计,今年则有机会挑战一五○万,大陆国家旅游局长邵琪伟甚至喊出:每年三○○万人次“指日可待”。

  看似成果丰硕数字背后,如细看陆客观光足迹,不难发现:故宫人满嘈杂如夜市、景点脏乱摊贩充斥、茶叶玉石凤梨酥、日月潭行阿里山外加一○一,这就是大陆观光客普遍留下的印象。

  如果把扩大观光当成台湾重要政策,甚至是两岸发展的主轴选项,请问:这种冲量但不顾质、财团受利而非全民受惠的成长模式,符合最原始目的吗?

  台湾需要的观光政策,应该是重质不重量。

  就在“交通部”为陆客人数破表欣喜的当下,我们实在应该好好检讨:如何利用此一历史机缘,建构大陆观光客心中留下的台湾意象。那应该不是两蒋墓园内,国共内战的历史巡礼,不是为了印证教科书上日月潭的刻版印象。应该让陆客真正看到台湾自然生态多样性,让他们近距离体验台湾人文的潜在优质。

  好的政策可以带来全民较普遍的受益,细腻的执行可以让台湾之好深入大陆民心,甚至降低两岸冲突与紧张之可能。观光是服务外销的特殊形式,其社会与经济外溢效果可以很大。举例来说,如果观光路线真正多样多元化,便能使开放观光政策,由今天少数财团之荷包满满,改变为市井小民普遍受惠。更大胆地假设,如果每年五百万来台观光客,每人增加一万元普及消费,并遍布两百乡镇、万家商店受惠,其引导之经济乘数效果,等于每年重复产生二○○九年发放消费券之爆发性影响。

  但两岸观光政策是否能向重质不重量旋转,关键在于政府高层赋予“交通部”及“观光局”之绩效指标,也就是俗称的KPI。让怎样的陆客来台,每年让多少陆客来台,决定权应该在马英九、吴院长,不是邵琪伟。

  以质为重的观光政策,首要任务在于客层选择。除了购买力与再访率,回去后能否发挥小众传播,改变大陆社会对台湾观感的影响力,是选择时重中之重。说穿了。台湾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何尝没有一种反统战的意义在内?试问:陜西大婶与上海白领之间,观光政策不该发挥选择之作用?

  针对大陆菁英及年轻族群,设计其向往行程,以塑造台湾新意象,在即将开放陆客自由行之今日,至为重要。八○后、九○后,未来即将成为大陆民意主流。台湾通俗时尚之引导力量,已普遍深植这群都会菁英,观光主管机关宜充分掌握关键,积极洽商周杰伦、刘谦、费玉清等知名艺人在台扩大演出,并安排场次吸引顶尖白领,以偶像提高目标族群来台意愿,让他们于行程中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台湾文化。

  时近年终,“交通部”、“经济部”、“陆委会”,更可仿效过去安丽团模式,拟订手续便捷之企业组团方案,推动台商企业陆籍干部“回娘家、吃尾牙”,既扩大消费,又激励员工士气,可收摸蛤仔兼洗裤之双重效果。

  三○○万陆客来台,固然可喜可期;但有朝一日,表演艺术、心灵禅修、精致民宿、品牌体验,成为陆客来台观光主要动机,大陆社会菁英重复来台度假,寄情悠游于文化深触之间,台湾在两岸观光政策上的终极目标,才算是真正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