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禁得起推敲的国史是怎样修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8-11 09:16:00  


 
  创作通俗易懂的正史作品更有价值 
 
  历史应让大众理解而不是束之高阁  对于直接阅读《二十五史》层面的文史爱好者、专业工作者而言,版本只是个次要问题,现有版本虽有缺陷,但不致命,中国当代社会最缺乏的,是严肃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可读性兼备的,非“戏说”、“穿越”性的历史读物。近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是《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中国人史纲》、《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等书,争论最多、甚至起负面影响最大的则如《李秀成评传》、《宋景诗》和“评法批儒”,这类书相对于在古人成品基础上小修小补的训诂、注释、排版,这种再诠释、再创作看似通俗,却需要更多的投入,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历史是为了被人民了解掌握。 

  无人读得起的高价重修的国史又有何益?  顺便提一句的,是“重修”的价格问题,《辞源》不过改了个排版,价格就从380变作980;《汉语大词典》06年新版再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价格更从660变成2000,老“点校本”就已经“破千”的《二十五史》,又是如此阵仗的“重修”,究竟要卖多少钱?有圈内朋友猜测“至少8000”,倘果真如此,又有多少国人消受得起如此“精品”?倘读者寥寥,萃天下贤才,穷10年之力,这个投入产出比,岂不是有些太不划算了?

  资助普及性的正史创作才是当务之急  如今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社会和民众渴望更多的精神食粮,希望了解更多的历史、掌故,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的“戏说”、“穿越”,而类似《二十五史》这样卷帙浩繁的文言作品,不论是哪一种版本,显然都不适应“群众性”和“普及性”这两大启蒙需要。事有轻重缓急,如果说“重修”是锦上添花的好事,那么,看似不起眼的普及性、群众性“正史”读物的创作,才是雪中送炭的当务之急。(来源:搜狐评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