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撤侨行动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10-06-25 11:51:14  


 
  外交为民:撤侨行动背后的变革

  外交学院副教授夏莉萍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的此次撤侨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以包机的形式,集中接回受困求助中国公民人数最多的一次。其背后,是我国一系列领事保护机制的变革和机构改组的影子。

  2006年,外交部成立领事保护处,当年便启动了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汤加4次撤侨行动,这一年也被领保处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地称为“中国公民撤侨年”。赵海涵参与了这一年的东帝汶撤侨工作,两架包机一次就把243名侨民撤离回国。“东帝汶国家小,又有澳大利亚军警维持治安,危险系数没有吉尔吉斯这次撤侨行动大。”

  2008年底,泰国反政府示威者封锁机场,导致3300多名中国游客无法回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会同民航局、旅游局努力协调,于4天内派出12架商业航班,接回所有中国游客。“那次我们的游客没有面临直接的安全威胁,主要是滞留机场,且有旅行社的组织,和侨民不同。”

  2007年,外交部领保处升格为领事保护中心,专门负责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合法权益的保护。而2005年年底,财政部还为外交部设立了“领事保护专项经费”,截至2007年底,中央财政共下拨专项经费预算2800万元。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夏莉萍观察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保护海外公民而设立的专门经费。

  领保中心注重每一次撤侨行动中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协同作战,“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形成。它体现在2004年年底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创建,温州、广东、福建等一些省市区地方政府外办也开始设立“涉外安全处”等专门机构,驻外使领馆领事保护工作日益专业化。

  2006年的所罗门撤侨行动中,广东省政府甚至启动了2005年建立的“广东省在境外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广东省在境外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预案”,协助外交部处理境外广东籍侨民的安全。

  而外交部也开始初尝自2006年以来,一套领事保护应急机制逐渐建立起来的成果。媒体报道,2000年我国在所罗门群岛的撤侨行动还要逐级请示,因为没有现在的应急机制。此外,以前的包机叫专机,运作起来比较麻烦,时间也较长。而现在在各部门联席会上就可以当即拍板租用商用飞机。

  在此次撤侨行动中,民间侨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组织功能,领保中心表示,民间侨团参与应急机制的建设,将成为未来重点考虑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华人华侨在外交上一向是比较敏感的群体,尤其在东南亚。因此我国实行的一直是在有条件的使领馆实现自愿登记,这样就导致很多侨民实际上都没有在使馆登记,而侨领和侨团因为与侨民的天然纽带,成为使馆联络侨民的“中间人”。

  外交部资料显示,近年来,因探亲、旅游、求学、商务、移民等,我国公民出境人数大幅增长。2008年出境人数为4584万人,到2009年已增长到4765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公民和机构在海外主要面临两大类安全风险。其一是传统的安全风险,即非洲、南亚、中东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军事动荡、武装冲突和种族宗教矛盾危及我国在当地公民和企业的安全。另一类则为非传统类风险,包括一些针对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恐怖主义活动、索马里海盗等。从人群分布来看,前往局势动荡国家和地区的零散外出商务和劳务人士构成了比较高危的人群。

  夏莉萍指出,在保护海外公民安全方面,中国正在汲取其他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2006年和2007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外交为民”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变的最大特色。“而中国在领事保护上的所有制度化变革,也正是中国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