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应尽快提高劳动力价格

http://www.CRNTT.com   2010-04-06 09:57:24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时代是否会成为过去?
  中评社香港4月6日讯/“近年,劳资争议日益突出。对《劳动合同法》的指责和非议,对物价上涨引起的‘劳动力价格’争议,都是典型案例。争议把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摆上桌面:怎样评价中国‘劳动者地位’?怎样衡量中国‘劳动力价格’?这关系到中国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笔者以为,目前倾向是劳动力价格过低。”资深评论员陈群今天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尽快提高劳动力价格”

      不单只是成本 

  实际上,“劳”与“资”问题早就困扰着改革开放。十分普遍的认识是,企业要以“资本”为轴心,劳动力支出只是“成本”。要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就只能“压低工资”、“增加劳动时间”、“减员增效”等等。不仅老板们这样考虑,一些官员也这样想问题。

  近日,为抑制物价上涨,某国家权威部门官员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列出五项“处方”,其中一项是“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此言立即引起广泛争议。国家《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组长常凯教授指出:“就这个话来说,我认为是很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的通胀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胀并不是劳动力成本推动所致。事实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一直很低,十几年来一直没涨,甚至是负增长,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他还指出,“中国的企业长期把劳动力仅仅当作成本,而没有看成是资本,所以价格一直很低。要知道,与物质资本最大的不同是,劳动力可以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关键是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难发现,在现代管理学中,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但实践中往往“以资为本”,典型表现是过分压低劳动力价格,见资不见人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的情况最终可能是劳资双方都无法实现价值,并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近年各地群体性暴力事件增多,已敲响警钟。 

  该题目潜含一个尖锐的原则问题,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劳动者”问题上还有无差异?普遍观点是,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劳动力就是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有三大条件使劳动力变成了商品:一是商品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二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三是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不得不出卖劳动力。问题在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只能是商品吗?这是一个理论困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