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被时代”体现权利意识觉醒的趋向 | |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09:13:00 |
2009年风行华夏大地的“被××”句式,其典型形式是用于语法上不允许使用“被”的场合,如“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以及“被小康 ”等等。一个事关公民权利、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做主的行动,常常被人代劳,事先未得到当事人同意,事后却被强行指认为当事人的所为,当事的公民身不由己,不但未能行使理应享有的法定权利,还要听任强势者的“话语强暴”,连自我声辩的机会也得不到,如此窘境,除了“被××”句式之外,很难找到更为传神的表述。在这层意义上,“被”成为年度汉字一方面说明了权力的横蛮和强势者的滥权,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对权力和强势的质疑和责难。 不过,话得说回来,公权力机构的横蛮非自今日始。明明强收了你的钱,还一定要说是“自愿”,这在今天单位发起的捐赠场合仍不鲜见。寻租之时更连说都不用说,因为从来就没有不自愿交租的。至于听说收入增长,应该高兴还来不及,从“粮食放卫星”到后来永远“形势一片大好”到近年来各地GDP和增长速度的加总,始终大大超过国家统计数据,也都司空见惯。 同样的情况,到2009年既未见减少,也未见减轻,为什么却“被”字盛行?从过去见“被”不怪,对“被”没有感觉,或者有感觉也不敢言“被”,到现在遇“被”则鸣,这中间是什么东西在变化?有人归之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有人归之于权利对权力的抗争,都有道理。但“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好,“ 权利对权力的抗争”也好,背后都要有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公民与政府乃至国家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公民个人层面,就是公开主张自己的表达权利;反映在舆论层面,就是以“被××”句式泛滥为形式的要求话语自主;反映在政府政策层面,就是“民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虽则先出现在文件表述上;反映在更深刻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层面,是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下一步发展的现实动力,国家和国民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进而在一般关系上,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事实上,“被”成为2009年度汉字的意义不在于“被”获得这样的地位,而在于“被”首先是在民间获得了认同,然后才获得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这样有权力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像“商务印书馆”这样的主流出版机构的承认。自网络盛行以来,虚拟的草根世界同权力主导的现实世界,常常是“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在面对带有抗争意义的事项或场合时,主流机构擅长采取视若无睹、听而不闻的方式,这是最熟练,也最稳妥的应对策略。在以自己的行为激发了网民想像力,丰富了“被××”句式的行政机构或官员中,有不少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恰恰在最具抗争色彩的“被”字中选年度汉字一事上,我们看到,主流机构接了民间意见的棒。对此,人们更愿意理解为权力机构的“被”状态,即承认“权利对权力的抗争”的合法性,如是,则国人有望从“被”状态中解脱,可以期待在随后的岁月里,依据法律,有更多的机会发出声音。但是否也可以认为,官方机构此举,是在寻求在“权利对权力的抗争”中的话语乃至现实的主导权,“你有权利表达,我有权力认可”,“被××”不过就是一个词法不通的句式而已?如果这种看法能够成立,那么“被”字当选2009年度汉字象征的应该只是开端,而非终结。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