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美国CIT破产 再发金融风险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09-11-06 10:06:59  


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噩梦仍在延续,中国应予重视。
  中评社北京11月6日电/拥有101年历史的美国第26大金融机构CIT集团“轰然倒地”,破产前71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也将散成云烟。这是继雷曼、通用汽车之后,美国有史以来规模第五大的企业破产案。

  证券日报刊登记者张志伟述评文章表示,正当全球经济被复苏阳光雨露笼罩、乐观情绪日逐升腾之时,CIT集团的破产,不啻为一声惊雷”。西方银行业还远没有到“痊愈”,经济复苏远非一路阳光坦途,风险排查与防范不应搁置不理。

  文章分析,CIT集团破产,对复苏中的美国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容忽视。

  其一,100万个嗷嗷待哺的企业面临“断奶”。CIT集团是美国最大中小企业放贷公司之一,为近100万家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顾问服务。在金融危机中,小型零售企业腹背受敌,苦于信贷紧缩,CIT破产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其二,宣布美政府23亿资金“打水漂”。CIT集团去年获得美国政府援助的23亿美元,结果仍然无法挽救自己的命运。尽管CIT集团7月间躲过一次崩溃,但其所依赖的融资均在金融危机中蒸发,最近在10月28日才又获得45亿美元紧急融资。我们慨叹这些付诸流水的资金之余,进一步担心,这家第一个经政府救助仍破产的企业,将把对美救市政策的怀疑氤氲到其他领域。

  其三,CIT的破产不止是一个警钟。在CIT宣告破产的同时,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噩梦仍在延续,上周五曾出现9家银行同日关门的“盛况”。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会不断破坏整体经济。上周五,CIT的股价一开盘就跌到64美分,影响道指大幅收低,2007年时该公司的股价一度高达60美元。有关专家认为,其倒闭最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许要比想象来得更大。

  文章指出,CIT破产,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其进一步产生的“裙带”影响,及时应对;另一方面,对于国内“风险可控”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未雨绸缪,仔细盘查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是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信贷政策充当了“急先锋”,不少银行因之“放松”了标准,自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隐患。

  一些“非常规”的情况发生了,从银行业内人士的观点中不难察觉到秋毫。“有些是资本金不到位就发放,有些是企业财务指标根本不符合审贷标准也发放了,对担保公司的审核不严格”;“地方政府和企业给银行施加压力,给银行一个好项目再搭配一个坏项目,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也只有两个都放”;“贷款垒大户现象增多”。

  “防止出现‘问题’贷款已经成为当下银行的重中之重。”这也许是银行内人士的较普遍的看法。
 
  瑞银证券近期对各大银行业整体信贷风险状况评估显示:工行、招行、中行和建行的信贷风险均低于平均水平,而华夏、民生、交行的信贷风险最高。美国最近就中国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发表评论,认为中国银行业贷款组合的质量令人担心。这些观点也许存在偏颇,但不能不引起深思。

  10月23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压力测试,建立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压力测试”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对于揭示和防范风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理应倡导和严格督导这种未雨绸缪的“压力测试”的普及,以呵护中国金融业的康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