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个人基金这个奶酪需慎动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26 11:22:39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在完全没有基金积累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企业自主支付养老金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起步的。这种被动式的改革,悲背上“马后炮”的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保障制度几次大改革无不遭受了公众严厉的质疑。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10月23日说,人保部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正在积极地探索一些有效的办法,包括对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以及部分用于资本市场投资。(10月24日中国网) 个人帐户基金及其产生的利息统称为个人帐户储存额,是职工专为自己养老储蓄一笔养老钱,是职工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待遇的主要依据之一。这本来是为自己退休之后生活系上了一安全带,但是现在这样做等于把安全带里面系上一筐,里面放上鸡蛋,虽然有安全带,但是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鸡飞蛋打,那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显然大家的关注点更在于谁来为损失和风险买单。 所以人保部此言一出,立即有人模仿斯宾塞。约翰逊说了句简短的评语:“谁动了我的养老保险个人基金?”反对之情溢于言表。的确,不仅“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种拿着大家的养老资金搞投资,实在是风险太高。一旦遇上次贷危机这样的金融泡沫大覆灭,那么真的是拿着钱打水漂玩儿了。 那么养老保险个人基金这个奶酪究竟可不可以动呢?需要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中国的养老保险面临怎样的境况。在养老保险被动式改革的中国,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没有基金积累,出现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代际转移(即用现在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支付目前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1995年开始实施的“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模式,尽管建立了个人帐户,但这种寅食卯粮的做法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由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是合并管理运营的,现收现支。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个人帐户基金被用于支付当期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个人帐户变成有名无实的空帐,打印给职工的个人帐户对帐单成了一纸“白条”。 据统计,截止去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运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估计正在以每年1000亿元亏空趋势扩大。按照目前速度,如果任其发展,到2033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当期养老金支付缺口将达到4400多亿元,空帐更是高达14万亿元。 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如何将这个巨大的财政亏空补上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因为我们面临的是既不能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还要凭空冒出14万亿来,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不能顺利做到,那么个人帐户基金一旦被统筹基金挤占,必将影响到养老金的按时发放,以及退休职工的生活稳定和社会安定。自然,钱生钱(投资)成为最简单的方法。 可见,养老保险这个奶酪不是不能动,而是要看怎么动,风险系数有多高?这个安全带能不能保障筐子里的鸡蛋的安全?在没有稍微成熟的机制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为主,养老保险个人基金毕竟不是炒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