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货币政策 须考虑资产价格波动

http://www.CRNTT.com   2009-08-25 10:55:27  


货币政策必须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的因素
  中评社北京8月25日讯/央行长期坚持货币政策只能以CPI为目标,虽然实践已经证明CPI是不能代表物价整体表现的,而且当CPI真的出现大幅度波动时,资产市场的波动更让社会受不了。那么,为什么央行的货币政策不能在资产价格大波动初期就进行干预呢?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文章称,最近,央行货币司司长张晓慧发表的《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一文给予了侧面回答。文称,对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考虑资产价格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理念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支持者认为资产价格不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其代表人物。他们相信决定资产价格的因素复杂多样,既有经济基本面因素,也有投资者易变的信心,而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人类的本性——正是悲观和乐观情绪的起伏交替,才导致投机性的过度繁荣。由于中央银行在评估资产价格的合理性方面并无信息优势,也很难预测公众信心何时发生逆转,因此难以有效预测和判断资产泡沫是否存在;中央银行难以改变影响资产价格的长期利率,也不可能改变人类的非理性情绪,如果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无疑会增加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和实施难度。因此,资产价格不应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也不应试图刺破可能存在的资产泡沫。较好的选择是 “事后救助”,即在泡沫破裂后,中央银行及时向金融体系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以缓解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冲击。

  实际上,格林斯潘是极其注意资产市场价格波动的,只是口头上他以不干预为幌子,不愿意过多引起资本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注意而已。从“9•11”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哪一次巨大波动没有美联储的身影?

  的确,央行很难得到有关资本市场的全部信息,因此很难干预资本市场。如果强调货币政策必须关注资本市场情况,甚至必须提前干预资本市场,防止资产价格大起大落的话,中国央行能挑这个担子吗?货币政策不仅要灵活,还要超前,要全面。鉴于此,国家的货币政策应该由更高级的机构来管,应该让能够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中央权威金融监管机构来管。

  文章表示,现代市场经济证明,货币现象不是通货膨胀的必然条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都与资本市场价格高涨并爆炒相关,当资产价格不断抬高,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被轮炒了几遍之后,溢出的货币才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的物价体系——资本市场的信号往往很超前。而当实体经济的物价水平开始显着提高时,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很可能就要来了——像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但是,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也不是恶性通货膨胀,也不是哪个货币要崩盘了。财富蒸发,货币价值还在,购买力还没有买什么,已经没有购买力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所担心的货币全面贬值,物价飞涨的局面会不会出现,要不要现在就赶紧去买黄金珠宝,房地产和股票,要不要囤积一切可能涨价的东西。其实,如果天天在讨论物价可能飞涨,讨论美元崩盘,结果会误导老百姓去追逐风险资产。恶性通货膨胀往往都与天灾人祸相关,因此现在不用担心恶性通货膨胀。

  文章最后说,过多的货币发行当然不好,但流动性现在还在资产市场,物价一时还不会飞涨。但是,若不对资本市场进行干预,若不对流动性泛滥状况进行约束,第二次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而受重大损失的,很可能是那些糊里糊涂买了一大堆房子和股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