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刍议本身具深意 风险尚未切实规避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0:09:48  


如何在一种大屋顶下实现共同发展,需要两岸智谋之士集思广益。
  中评社香港3月19日电/上海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茜红在《中国评论》月刊三月号上发表专文“评张亚中教授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作者认为:“无论“刍议”的内容本身能否最终被两岸执政当局采纳和吸收,“刍议”提出本身就意义深远”。但“约束‘分裂整个中国’力量的‘有限性’和导致事实上‘两个中国’可能的‘无限性’相比,大陆在反‘台独’、反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冒的风险过大,难以承受。”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评论》2008年10月号刊登了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张亚中教授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下称“刍议” )一文及张教授对其的相关阐释,引起海内外华人强烈的反响。

    《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的可取之处

  (一)首先,请允许我对张亚中教授本人表示敬佩。在近十几年,张教授为寻求两岸和解、和平,为推进两岸关系顺利发展,为反对“台独”和推进两岸的最终统一,在两岸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建构宏伟的新理论、新思路,提出许多颇具新意的处理两岸关系的新辞汇。诸如“两岸统合论”、“两岸主权论”、“一中屋顶论”等理论,“整个中国”、“一中共表”、“一中同表”等概念。近期,又提出第一个近乎法律语言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引起海内外华人高度关注。张教授的这种忧国忧民思想和勤于耕作、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本色,值得尊重。

  (二)无论“刍议”的内容本身能否最终被两岸执政当局采纳和吸收,“刍议”提出本身就意义深远:

  第一,关心两岸关系的人们终于可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由原来的寻求如何反对“法理台独”转向如何建立两岸和平发展的新架构。这是两岸关系的进步,是时代的发展。张教授以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维及时迎合、承担了这一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重任。

  第二,“刍议”的提出和随之而来的热烈讨论,引导了两岸的社会舆论。这本身就是强化“两岸一中”的过程。遗憾的是,目前这种讨论的主战场在海外,在两岸之间。如果有朝一日,类似议题能在岛内展开激烈争论,并成为主论议题,那对强化岛内人民的“两岸一中”意识将更有积极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