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孙震:台湾产业转型经验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1:14:01  


 
  70年代台湾以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流,同时进行资讯电子工业的转型,开发科学园区,并催生了最早的民营半导体公司。等1979年到1980年第二次能源危机的时候,已经改名为“经建会”的“经设会”,提出经济建设以“二高二低二大”为原则,也就是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低、关联度大、市场潜力大,选出机械工业和资讯产业为“策略工业”,策略工业享受低利融资、五年免税、加速折旧、研发投资抵减租税等奖励,并且在技术和经营管理上能享受政府辅导。这样,80年代以技术密集工业为主流,使台湾在90年代成为世界科技产业重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管制在减少,汇率、利率与贸易都走向自由化。 

  长期而言,我觉得大陆的产业政策是对的。不妨作一些修正,那些污染的、生产力落后的产业是要慢慢增加他们的成本,帮助他们转业,他们对新机器设备的购买,可以在贷款、利息、折旧等方面给他们提供优惠。 

  政府应该做企业产业升级的技术和管理后援 

  南都:产业要升级,要从劳动力密集型,上升到资本密集型,再上升到技术密集型,这需要怎样的条件? 

  孙震:先进国家的大型公司,自己就有研发能力;后进国家规模比较小,像东莞的传统制造业,自己就没有研发能力。你需要外面的机构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像台湾有工业技术研究院,让它减少技术上投资的成本。 

  南都:那么,政府该如何进行技术支援? 

  孙震:当年是赵耀东做“经济部长”,他依靠自己的人格感召,他在加拿大的朋友石滋宜就热心地回来帮忙,返台带动台湾全面自动化,成为“自动化之父”。从1983年开始,石滋宜任“台湾经济部工业自动化技术服务团团长”,率领一批有着丰富学识经历的工程师、专家,巡回帮助一些不知道怎么转型的中小企业,比如台湾能源危机,油价上涨的时候,就告诉它们怎么节省电,怎么节省油,给他们提供技术上的辅导,让这些企业能在1986年新台币汇率大幅升值之下,克服经营危机。 

  1984年底,石就任“中国生产力中心”总经理,当时生产力中心是台湾地区最具规模的企业训练、辅导机构,配合台湾政府政策,推行生产自动化推行计划、全面提高生产力运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引进服务计划等重要项目。后来的著名企业鸿海、台积电、统一就是由此而成长起来。“生产力中心”曾经被世界银行特别推荐为开发中国家和地区协助中小企业升级的典范,还被邀请到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国,协助它们建立类似机构。 

  南都:因此,台湾是由政府出手来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帮助它们升级、做大…… 

  孙震:我不知道你们广东的情况怎么样,但我觉得政府应该有个技术上的指导,如果政府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你让“黑手(台湾用语,指蓝领工作)起家”的中小企业想,他们更不知道。在我们工业技术研究院里,台湾各种产业的专家都有,可以在技术上帮忙。台湾当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上世纪70年代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走,新的电子技术产业开始发展,在80年代科学园区建立后开始出头———联华电子在1986年第一家进入科学园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