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再涨价不如创新假日运输机制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18 09:16:50 |
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生活结合紧密的一个现象。08年春节前夕,由于受冰雪灾害影响,很多“回家”的故事让无数人心中感动眼含热泪,至今难以“退出大脑记忆板”。因此,春运对中国人回家过年来说,纯粹是刚性需求。 春运期间,学生流、民工流之外,还有因就业市场化换来的人群流动。从本质上讲,民工流与学生流是因家的感觉引起的显性人群定期流动,而因就业市场化引起的人群流动则是广义上的探亲流。如果以上指的是人员长途流动的话,那么亲戚、同事、朋友、同学之间的节日拜访活动则是人员集中性短途流动。 所有这些流动都成为春运运力需求,可以说是“季节性”的刚性需求,而且集中春节前后。而一旦春节假期一结束,人员一安定,运力需求锐减。这一种难以克服的运力需求“扩张”与“萎缩”的矛盾,在运力经济学上,价格变动对此毫无意义。因为,你不可能运用价格把人们堵截在家之外,也不可能通过价格阻断人们探亲访友的人际交往。再说了,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人们借春节之机旅游、到宾馆吃年夜饭之类的软过年行为逐渐多起来,又会加剧春运运力需求矛盾。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曾经行之有年的春运涨价才逐渐“软着陆”。但是,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毅提交了《关于恢复春运期间铁路、公路浮动价格的提案》。她认为,春运不涨价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乘车需求,运能愈显不足。仍有大量乘客连夜排队还买不上票,大量归家心切的乘客不得不出高价买黄牛票,还不如直接把票价涨上去。刘毅主张,运用价格杠杆来削峰平谷、调节客运需求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详见1月16日新京报。) 首先,对刘毅教授的提案见解,我不敢苟同。其理由已如前述。其次,我对刘教授的参政议政效果感到遗憾。从内心来说,我幷不觉得刘教授提案动机有问题。我只是觉得刘教授的提案是运用自已真空条件下的经济学公式算出来的。第三,这种提案内容与大众的心理反应格格不入,根本无法以刘教授的高价棒杀效应来阻挡春运乘车需求,仅只是让那些刚性需求经历一次寒流的袭扰。第四,希望刘教授对中国传统过节习惯与春运现象多做一些细致的研究,然后再对症提案。 刘教授的价格杠杆削峰平谷理论,无法调节春运乘车需求,也根本是错误的选择。对春运期间买票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开放讨论,无论治标还是治本,都要先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承认,春运买票难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需求的大问题。多年来,我们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什么问题都提出一些便利性措施。但是春运问题好象根本无解。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妨探讨一些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假若,我们推行了一种信用卡,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在铁路、民航、海运与水运方面实行刷卡买票;另一方面,在交通工具运行机制方面加强乘车管理比如说限时限量顺序乘坐为基本模式,旅客乘车前分成两拨刷卡一个通道、持票一个通道。这样以来,是不是可以大大减少票务交易呢?其效果应当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办法打击黄牛党保护旅客利益。这仅只是一家之言,是否可行还需要实践检验。如此构想,仅只是想提供一个解决春运买票难问题的一个思路。 反观刘教授的春运涨价回头用理论,有点背后捅刀的感觉。举凡挤进春运需求行列的人来说,基本都是“一个家”让他们义无反顾归心似箭,仅有一少部分是借春节之机进行旅游消费。对于回家过年探亲来说,这些人付给经营春运经济参与者的钱是必须花的,他们有权选择花少钱得到优质服务的权利。但事实上,春运经济就是卖方市场,乘客根本无权对票价说话的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春运票价说一不二,如果再可以复制过去的涨价思路来解决问题,那么,春运经济发展质量只能慢慢滑向难以控制的趋势。 春运需求从本质上讲,是客运量短期剧增。而除了油价之外,参与春运的交通工具都得进行安全检测,这些会增加一些春运成本。但反过来,春运期间交通工具上座率超高,大大抵消了油价和安检带来的运输成本上升。因此,总体上说,春运期间,运输成本是下降了。在成本下降的时候,再提高运价,这不能不说是畸形作为。 在此,再提供一个化解春运难题的思路:可以建立春运市场运输机制。具体做法是:各地可以成立假日运输参与方法,平时运能需求为相对固定,到了假日期间特定时间段内,允许一些资本短期进入假日客运运输市场,一旦假日结束,这部分资本强制退出。对于平时参与客运运输的业主可以通过均衡补贴的办法弥补其损失。如此,假日运力会应时而涨,非假日运力不会过度萎缩,但运输价格会稳定下来,也不会在广泛的大众心里产生难、挤、累的恐慌感。而类似春运这样的假日运输问题也将化解。 倘若真的这样,对待春节运输这类的假日运输难题也将迎刃而解,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亲情友情,是一举多得的事。至于刘毅教授的春运涨价回潮理论也将在此面前无声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