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两岸民间交流应创新深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2-19 00:03:05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两岸互动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共同推进的局面。但随着民进党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互动所依赖的政治共识和互信基础难以为继,以致两岸官方联系互动中断,“二轨”交流停止,两岸互动形态由“官民并重”的“双轨形态”开始向以民间交流为主的“单轨态势”转变。然而,囿于两岸关系及互动本身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政治领域本身既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呈现为官方性,居于主体地位,又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领域的交流互动,左右着民间交流及其作用的发挥,可以说,其他领域的民间交流不但居于辅助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要服从和服务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种转变之下,作为当前两岸互动主要领域和方面的民间交流,其本身不仅深受影响,而且所能发挥稳定两岸关系、促进彼此瞭解、增进民众融合的功效也日渐式微。最为典型的就是研究台湾问题的学界交流,本应在两岸互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独特的功效,而实际情况却是越来越难有作为。不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两岸学者的互访交流日渐减少,而且部分两岸学者赴对岸开展学术调研的主观意愿也有所降低。今年的疫情更加速恶化了这种态势的变化,两岸民间交流的客观条件深受限制,不仅难以通过民间互动和交流来缓解两岸政治僵局中的互不信任感,反而由于疫情因素加剧了两岸民众间的对立情绪,使得本已对立的两岸政治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台当局修法和出台政策紧缩台人赴陆开展交流活动。

  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采行谋求与大陆“脱钩”的政策,为此,限缩两岸交流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方面强化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培养民众的“台湾国家和民族意识”,塑造“台湾国际身份”,藉此引导台湾民众否定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修法和出台政策及行政规范,提高台人赴陆交流的“门槛”,加大其中的风险预估和难度,迫使其降低互动与交流意愿,藉此达成限缩两岸民间交流的目的。

  特别是在2019年,民进党当局极力推动包括“刑法”、“‘国家’机密保护法”、“‘国家’安全法”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内的“‘国安’五法”的修订,还专门订立“反渗透法”,这不仅反映出其希望限制紧缩两岸各方面交流、交往与互动的意图,尤其是防范两岸各界持续推进的民主协商,而且用威胁两岸民间互动和交流的方式直接对于岛内的在野势力和民间力量设限,增大其与大陆互动的难度。例如,增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5条之3等10项内容,提高两岸政治谈判结果在台接受的门槛,全方位封锁限制两岸政治协商空间;修订第9条及第91条,增订第9条之3,对退役将领、公务人员尤其是军情人员赴陆设置严苛限制,管控离退职公务人员赴陆交流;修订第93条之1,藉加大对“违规”陆资入岛处罚力度之名,行限制两岸经济互动之实;修订“刑法”第113条和115条之1及“外患罪”一章,特别是对后者做实质性修订,涉及第103条到115条,首度将涉及“外患罪”的范畴界定为“适用地域或对象为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境外敌对势力或其派遣之人”;修订“‘国家’机密保护法”第26条、第32条至34条,延长涉密人员脱密期和泄密惩罚力度,形成恐吓和寒蝉效应;修订“‘国家’安全法”第2条之1、第5条之1,增订第2条之2、第5条之2,加重对所谓“共谍”的处罚力度。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