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张铭清:闽南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http://www.CRNTT.com   2018-01-18 00:11:29  


 
  中华文化在台湾源远流长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同心相系、同情相融,是血脉相连、砸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兄弟,都是共同的中华文化的传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张铭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大树,他认为台湾文化就是这颗大树的分支。“正因为台湾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这颗大树,在台湾才能根深叶茂,同时台湾文化在发展中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他还说到,两岸同胞一家亲,植根于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早在远古时期,源自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经传播到了台湾。随着大陆先民向台湾迁徙和开发台湾,大陆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方位地在台湾生根壮大。由于大陆移居台湾的先民主要来自闽粤,所以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话和客家话。据台湾人类学家的统计,台湾人口中98%是汉族,其中75%是闽南人,14%是客家人,8%是大陆其他省籍人。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的礼仪都来自闽南文化。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张铭清坦言,正因为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所以侵略者和殖民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殖民统治总是从文化入手,都是“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的套路。在日本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50年间,曾经强力推行“皇民化”,企图湮灭中华文化,但是,台湾同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日本殖民者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强烈抵制而无法得逞。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以闽南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未改变。

  他说,抗战时期,辅仁大学教授陈垣先生在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自费坚持办《辅仁学志》。他说:“从来敌人要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

  历史学家连横以10年心血撰写的《台湾通史》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无法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求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姓。”他以史的意识强化国家民族意识和认同,可见,中华文化在民族认同上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台湾作家吴浊流在《亚细亚孤儿》中塑造了一位具有中华文化熏陶的彭秀才,他为云梯书院写的一幅对联:“大树不沾新雨露,云梯仍守旧家风”,隐喻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古老的、传统的中华文化这个“旧家风”,一尘不染“皇民化”,是根本不会去沾染日本文化的“新雨露”的。这幅对联是台湾同胞坚定地维护中华文化的决心形象写照。

  叶荣钟在《台湾民族运动史.序》中,谈到在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同胞处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下,不但未尝一日忘怀祖国,且能以孤臣孽子之心情,苦心孤诣,维系固有文化之不坠。”

  日本殖民者哀叹:“台湾改隶虽然已经过了40余年,但现在保持着以往风俗习惯信仰。这种汉民族的意识似乎不易摆脱,盖其故乡福建、广东两省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且交通来往也极频繁。这些华南地方,台湾人的观念,平素视为父祖墓坟之地,思慕不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