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玉:塑造两岸融合性认同需更多耐心 | |
http://www.CRNTT.com 2016-11-29 00:11:13 |
宋淑玉表示,尽管大陆最近对“文化台独”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文化台独”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事情,李登辉执政之后“文化台独”就已经开始了。她介绍,“文化台独”最早发端于台湾“本土化运动”,首先提高台湾民众的本土认同、本土意识之后,才逐渐演变为“台独”认同。 她指出,社会普遍关注教育领域的“文化台独”,当然教育也是台湾主体认同影响最大的领域,但实际上“文化台独”是渗入到岛内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包括生活观念等,不仅仅在教育领域,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分裂主义思潮。宋淑玉认为,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对“文化台独”追根溯源,她介绍,从90年代开始,李登辉提出的社区营造运动都有这些倾向,而2008年陈水扁明显推动“文化台独”,虽然2008年以后国民党上台,但对“文化台独”的影响已经没有能力拨乱反正,连一个“课纲微调”都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弹。 宋淑玉指出,特别是今年520后,大陆反对“文化台独”在岛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着力点。她介绍,她最近也参与了一些有关加强两岸认同的课题,而文化认同是最低阶的认同,“如果连文化认同都没有,怎么有国家认同?”宋淑玉担忧,两岸如何形成一个共同的认同,她认为,两岸不同的文化认同是由长期以来社会氛围、历史文化、政治操作形成的,所以融合性认同的形成比差异性认同需要更长时间、更多耐心,而且在方式方法上要创新。 宋淑玉建议,型塑共同的文化认同,应该把工作重点在台湾青年人身上,相较于中老年人的认同已经较为坚固,青年人可塑性强,认同更容易改变,所以最近大陆特别重视青年人的交流。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在为期两天的交流研讨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中华文化本根对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价值、中华文化创新的方向与路径、两岸携手推动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中华文化与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等子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论坛协办单位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