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最坏打算”去哪了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2:18  


 
  从亲历者的讲述看,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就显得缺乏必要的手段,有的用喇叭喊话“警察叔叔求求你们了,别再挤了”;有的警察连喇叭也没有,“怎么拦都没有用”。现场与后方间的沟通,某种程度上处于失灵的状态。还有,在人流疏散上,也无周密计划与部署。很多人都将事故归因于,观景平台楼梯处有人上有人下挤在一起,形成对冲。而“对冲”明显与人流通道设计不科学有关:合理方式应是上下分道、进出殊途,也就是“单行道”原理;或者采用分割空间的办法,限制人群扎堆。

  在人群高度聚集地带的监控预警、现场处置上,没考虑到各种情况、消除某些盲区;事发后缺乏应急预案,只能靠警察人力“强制切入”,以至于局面失控。这凸显的,就是“最坏打算”的缺失。

  而这起惨剧,也给公众以提醒:对危险该有起码的预防与感知。像事故现场,明明已拥挤不堪,却还要“快点挤”,这是将自身推向危境。对应的,有关部门也应做好人流密集点提示和发出危险警告。

  “亡羊”后最好的补牢是系统化补缺。在香港,也曾发生过兰桂坊踩踏事件,而这也催生出一整套大型活动安全防范体系:港府会对民众给予必要的风险告知和人群疏散培训演练;搞大型活动时,警方会进行人流量评估,执行必要的限流措施,并划定责任田让每片区域都有专人维护,还有医疗人员配备及民安队支援等等。外滩踩踏事件能否也催生机制补缺呢?我们翘首期待。

  外滩踩踏事件,暴露出公共安全系统的结构性缺陷:那就是对大型活动风险把控不足,应急体系匮乏,预案执行欠缺。凡此种种,都亟须通过个案性反思去推动补缺。反思的第一步,就是对事故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无遗漏的问责,并总结教训、引以为鉴。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