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经济引擎升级:转换新增长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05:52  


 
  因此,建议研究制定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中长期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级生产要素,鼓励国内企业向低产业梯度国家转移。政府除了财税、金融、贸易便利化政策支持之外,应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场设立相应的贸易促进机构,为企业搭建国际贸易网络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

  三是着力增强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进口大国之一。在最大限度促进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加强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生产质量和工艺,走出中国核心零部件过分依赖国外的困境,突破“为出口而进口”的被动贸易模式。短期内,应继续促进成套机器设备进口,加速国内陈旧设备的更新,增加国内资本积累;从长期看,应该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效率,鼓励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四是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国内布局,加快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加快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

  一是国家要继续强化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差别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通过执行差别化税收政策和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目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二是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

  三是针对中国出口加工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现状,建议应打破地方利益和市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要素市场,保障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并且更多地赋予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物流功能,提升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水平,优化贸易链的区域布局。

  四是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防止东部地区对产业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产生挤出效应。

  4、以促进世界经贸大融合为重点的跨区域互联互通战略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点支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多点支撑时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贯通域外、沿海、沿江、沿边与内陆互联互通的大通道。

  近些年来,全球新一轮基建投资大潮,对通信、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量非常大。根据《国际商业监测》(BMI)发报告预测,随着各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57万亿美元,其中在57万亿美元投资需求中,水和水处理、能源及交通建设约占80%,成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最主要领域。

  当前,中国凭借在公路、高铁、桥梁等领域较强的基础设施能力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数据显示,自1992年到2012年,中国将大约8.5%的GDP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的2.6%的平均水平。中国应该以打造 “一带一路”战略综合枢纽城市为契机,以公路、铁路、海路(港口)、空路(航运)等为重点,使基础设施朝着更加联通、更加兼容、更加智能、更加高端、更加便利的方向发展,打造综合枢纽,促进 “大联通”。加快中国“高铁”与“中国装备”走出去,在海外设立零部件和研发基地,也将通过价值链重构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有望形成“新雁阵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