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德国家族企业如何制造“富二代富三代富N代”?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4:22:01  


  中评社北京7月8日讯/1999年至2005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针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浮动工资。这项后来被证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救了德国一命的革新制度,与2300多年前、八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商鞅变法的命运如出一辙—主政者下台,优良的制度却得以保留。

  制度福利并非拯救德国经济的唯一稻草,拥有超强凝聚力的德国劳动者支撑起了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根据胡美尔(Wolfgang Hummel,柏林市(州)财政厅企业担保、财政资助和产业开发处处长)先生提供的数字,这些占全国企业总数99.7%左右的中小家族企业(按德国标准:年均销售额在2亿欧元、雇佣人数在500人以下者即为中小企业),为政府贡献了经济总量的40.8%,同时吸纳了全部就业人口的70.2%,德国首创的“双元制教育”为国内提供了大量的熟练学徒工,其中有81.9%也由家族企业培养。

  我们有选择地参观了宝马和CLAAS(科乐收)两个家族企业。

  在丁戈尔芬的宝马工厂,全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足以令任何一个参观者激动到血脉贲张,带领虎嗅君参观的公关人士自豪地称:从汽车外壳的冲压成型,到车灯、收音机的装配,再到最后一个螺钉的固定下线,全部在这几座庞大的组装车间完成。频率固定的喷漆声、灵活摆动的全自动机械焊接手臂,以及手工打磨完成的精致成品劳斯莱斯,或许会令参观者一时以为误入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工业世界。

  不过事实远非如此。

  在CLAAS的零部件仓库,大型货车穿梭在仓库与停车场之间卸货,这是德国大型企业中常有的繁忙景象。宝马并未展示其零部件车间,但它和所有高品质与高效率兼具的德国企业一样,相当多的优秀零部件也由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提供。 

  与日本企业那种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就“不抛弃、不放弃”的风格迥异,这些与德国大企业达成合作的中小型企业需要经过激烈竞争,并且为了保持优势,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大企业与政府乐见其成,并通常会提供配套解决方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