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活在长沙“癌症街”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2:09:05  


嘉桐街——“癌症一条街”。摄影 于冰
夜色下的嘉桐街 摄影 于冰
嘉桐街上的一道小门通往整洁的肿瘤医院 摄影 于冰
  中评社北京6月3日讯/距繁华的五一广场6公里,距宁静的岳麓书院7公里,距优美的橘子洲头9公里——嘉桐街蜗居于长沙市的西北一角,不繁华,不宁静,也不优美,它与湖南省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为了治病,数百名患者和家属常年在街上租住、流动,有人叫它“癌症一条街”。

  此间中国青年报日前登载冰点特稿《活在长沙“癌症街”》: 
   
  很难说,在这条短短500米的街上,绝望和希望谁能打得过谁。

  距繁华的五一广场6公里,距宁静的岳麓书院7公里,距优美的橘子洲头9公里——嘉桐街蜗居于长沙市的西北一角,不繁华,不宁静,也不优美。

  它与湖南省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这使得它离“死亡”很近。为了治病,数百名患者和家属常年在街上租住、流动,有人叫它“癌症一条街”。

  同样是这个原因,使得它又充满生机。在五六米宽的路两旁,绵延着好几十家商铺,包括旅店、餐馆、超市、果蔬摊、美发店和通信服务网点……凡是生活所需,不用走出街道便能购得。头戴假发或提着尿袋的病人慢步穿梭其间,和店家讨价还价,与寻常闹市无异。

  初夏午后,一位水产店女老板正熟练地剖净黄鳝,装进小塑料袋,递给旁边等候的老汉。案板上的电风扇发出嗡鸣,轰走蚊蝇。

  “让她吃好一点。”老汉接过黄鳝,眯着眼睛、蘸着唾沫数出几张一元、五元的票子。枯瘦的妻子站在他身后的背阴里,戴着一顶碎花白帽,露出光光的额头和后颈。

  “我们也挣不了几个钱,全当做善事了。”女老板看着夫妇俩的背影说。隔壁摆摊的裁缝凑过来,补了一句:“只要住到这里来的,说明还想活!”

  日复一日,病人们把嘉桐街当成“家”,也当成“战场”。他们在这里吃饱睡好,再迎向医院的仪器针头。

  有的人最终没有走出医院,街道一头一尾,哀悼的鞭炮有时会在白天燃放。但更重要的则是嘉桐街的炊烟,它在一日三餐之时升腾,从不间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