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印度人民党何以再度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0:11:06  


 
  2012年3月,屡屡被评为印度最佳首席部长的莫迪,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些商业巨头将其称作“人中之主、王中之王”,投资者将其看作经济引擎。他的演讲,听众常常爆满,甚至要靠门票来限制参加集会的人数。起家于印度教中、高种姓阶层的印人党,由于推举低种姓出身的莫迪担任总理,支持率也水涨船高,甚至夸口将组建一个“30多年来最稳定和强有力的政府”。

  当然,印人党和“神奇莫迪”也有软肋,民族主义色彩过浓就是“命门”。2002年,因为59名印度教朝圣者在列车上被杀,古吉拉特邦商业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及其周围村镇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陷入仇杀,至少1000人丧生。时任该邦首席部长的莫迪,被指控放任乃至煽动了那次大屠杀,为此上了西方国家的签证黑名单。尽管去年印度最高法院派出特别调查组,还了莫迪“清白之身”,但许多人仍抱以犹疑。今年4月,包括《撒旦诗篇》作者拉什迪在内的十几名印度知名艺术家和学者联合给英国《卫报》写信,对莫迪当选印度总理的趋势表示深切忧虑,认为一个宗教强硬派、内心潜藏独裁意识的人,对印度未来“凶多吉少”。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多国仍拒绝给莫迪发放签证。

  裂变的尼赫鲁-甘地王朝

  与莫迪的高人气相比,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四代传人、44岁的国大党副主席拉胡尔·甘地只能甘拜下风。不仅如此,尼赫鲁-甘地家族(此称呼缘于尼赫鲁女儿英迪拉嫁给了平民费罗兹·甘地,无关圣雄甘地)也遭遇了内部分裂。这种分裂与国民大会党作为“大帐篷”式政党在历史上的屡次分裂,遥相呼应。

  印度国大党的历史可追溯到1885年,因为过于松散且不完善的组织形式,该党在建立之初就屡次上演内讧、分裂。从1920年代的自治党,到1930年代的社会党,再到1940年代的前进集团等,都是从国大党分裂出来的。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久,圣雄甘地曾建议国大党自行解散,或改建成某种社会服务机构,而不应成为议会党和执政党。只是在尼赫鲁等人坚持下,这个组织才保留下来。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国大党以缔造共和国之功渗透到全国各地,控制各级政权,并愈发突出领袖个人。但“帐篷党”等特性也决定了,在国大党内部隐蔽的分裂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水分,就会诞生出一株株新的“生命体”。

  1964年尼赫鲁逝世后,将国大党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消失了。尽管接任的夏斯特里展示了强有力的手腕,但执政区区两年就逝世了。接下来的国大党各派间难以形成共识,看上去羸弱的尼赫鲁女儿英迪拉·甘地,成为最好的妥协选择。事后证明,“傀儡计划”并不如意,英迪拉堪称印度铁娘子。她惯于用1950年印度宪法规定的“紧急状态”解散反对党的邦政府,以此解除对国大党的威胁。随着英迪拉权力欲望的扩张,1975年她甚至对联邦政府也采取了“紧急状态”,逮捕反对党领袖,停止公民基本权利,取缔一些反对党,实行严格新闻检查,由此失去民心,导致1977年3月提前大选失利,加剧了党内分裂。从1969年到1979年,国大党3次分裂,出现了尼贾林加帕为首的组织派和雷迪为首的正统派(或称社会主义派)等旁支。尽管国大党(英迪拉派)被宣布为正统,却也实力大损。

  1984年英迪拉被锡克教保镖刺死后,长子拉吉夫·甘地当选印度总理。1989年拉吉夫连任失败,两年后更被斯里兰卡叛乱分子炸死。这一牺牲换来了国大党纳拉辛哈·拉奥政府的5年执政期。之后,拉吉夫的遗孀索尼娅·甘地于1997年加入国大党,次年出任党主席,6年后带领国大党再次赢得大选,却因外国人出身惹非议,无奈中将总理职位让给曼莫汉·辛格。这对“尼赫鲁-甘地王朝”来说,是个缺憾。

  更大的缺憾是,尼赫鲁-甘地家族早在交棒第三代时就出现了分裂,并延续到第四代。当初,如果不是次子桑贾伊在一次空难中身亡,英迪拉的接班人不会是长子拉吉夫。桑贾伊的遗孀梅纳卡,因权力继承问题与家族关系严重恶化,出走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后又成为瓦杰帕伊政府的环境和森林国务部长。2004年,梅纳卡和儿子瓦伦先后加入印人党。去年3月,33岁的瓦伦被印度人民党推举为总书记时,大他10岁的堂兄拉胡尔刚刚从国大党总书记一职转任国大党副主席。由于捏着瓦伦这张王牌,印人党化解了拉胡尔兄妹的魅力攻势,且通过瓦伦之口对国大党发起反攻。前不久,瓦伦的母亲梅纳卡批评拉胡尔的母亲索尼娅“没带一分钱嫁妆”就进入这个家族,而拉胡尔的妹妹普丽扬卡则呼吁瓦伦所在选区的选民不要给她的这位堂弟投票。在这场复杂的政治角力中,尼赫鲁-甘地家族本身也将走向更深的分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