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甲午年谈中日交恶的背景与日本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8:59:30  


 
突出“博弈论” 模糊“是非论”

  了解了修宪是日本保守派的共同“夙愿”,加紧推行为达成这“夙愿”目标而向国民开展的美化战争(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及篡改教科书,便成为历届日本政府急不容缓的国策。特别是在被认为是“修宪最大障碍物的社会党”(中曾根语)消亡之后,日本国内大胆为战前翻案的言行更是变本加厉。日本民众从“反战”、“恐战”、“厌战”到逐步“认可”(?)或对安倍政府急速向右转感到“无奈”,正是保守阵营战后长期以来营造的“舆论空气”的结果。

  与此同时,利用领土纷争刺激过敏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从而为修宪路线制造舆论,更是战后日本主张“重新武装”者惯用的手法。近年来中日摩擦之加剧,与东京改变战略(其深远背景是1996年美日对安保的“重新定义”),将焦点逐步从“北方领土”转为“南方领土”不能说没有关系。

  从这角度来看,今日中日摩擦之加剧,固然有两国之间对“领土”与“台湾”问题争执的双边问题之侧面,也与日本力图修宪和否定侵略战争的史观和冀图修宪派兵的总体战略有密切相关。将中日两国之间的摩擦简单地理解为“两国的博弈”或者是两国国力的消长,从而得出诸如双方“民族主义应该克制”、“甲方不应刺激乙方,乙方应该接纳甲方的崛起之事实”等结论,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核心与焦点。“各打五十大板”论或者只聚焦于谁强谁弱的“强弱论”,只会模糊问题的是非与真相。这是我们在甲午年谈论中日关系时不能不留意和引以为戒的重要视点所在。

  作者为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本文是作者在新加坡颐和轩俱乐部主办的座谈会“中日交恶又逢甲午年”发言稿下篇。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03月07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