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张亚中:《中国评论》为两岸关系挂灯搭桥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00:42:55  


 
  上个月,祥喜特别将中评社为“台北会谈”所制作的《台北会谈:中评社新闻评论专辑》送给我,这份情意令人感动。该专辑收录了“台北会谈”期间,中评社有关的七十多篇报道与评论,以精装本装订,总共约250多页。这不仅是对主办会议单位的情意,让我们觉得并不孤单,更是对所有参与者的敬意,将他们不同的声音均留下记录。这本会议专辑同时也是对这次会议的高度肯定。以专辑来纪录一些学者所主办的历史性会谈,放眼全球华人媒体,也只有中评社有这样的气度与胸怀。

  2012年中,将在2010年底到2012年初陆续在《中国评论》发表的十一篇文章再集结,以《剥复之间:两岸核心问题探索》为书名出版时,我再请伟峰兄作序,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对中评社的感谢,一方面是希望得到伟峰兄的祝福。还有一个理由,也是最重要的,在一条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如果能够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留下些足迹,是多么令人欢喜的事。

  中评社的存在也让两岸统合学会在网站设置与管理上产生了怠惰。我常在想,有了中评社这样的及时、完备的报道,两岸统合学会还需要所谓的“官网”吗?两岸统合学会早已经将中评社视为我们的园地,已有沧海,又何需拘泥于自己是否拥有一池呢?

  我必须还要感谢中评社的一些朋友,他们对两岸统合学会的支持是令人难忘的。我还记得每次将文章稿件传至中评社,周总编辑建闽兄总是会适时的用邮件给予肯定与打气,《中国评论》能够顺利成功地走过十五年,他的辛苦与付出是有目共睹的。中评社在台湾的负责人俞雨霖及林淑玲更是多年的好友,两岸统合学会每次在台湾办活动时,他们总是最及时并做出最完整的报道。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年来,两岸没有这些热忱的新闻从业人员,两岸的隔阂与误解会有多大,没有他们,两岸统合学会能有什么样的进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