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谢大宁:扬弃分治论 重视尚未统一与统合论

http://www.CRNTT.com   2013-02-16 08:54:53  


 
  可是政治上,乃至其它的事实层面,冷战的确让两岸分裂了。这分裂也就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影响,比如说现在困扰着台湾的认同问题,其实正是源自于这种分裂的困境。

  分裂状态的缓和,大约开始于八十年代,当时台湾对邓小平先生对台和平新政策的描述是,那是包着糖衣的毒药,是统战阴谋(统战这个词汇也因此而被污名化),所以台湾基本上是没有回应的。蒋经国先生的三不政策,意味着台湾完全无意改变两岸之为分裂状态的描述方式。而同时,北京方面也因为把“一国两制”理解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这种理解乃是台湾所断不能接受的,这也就是说北京并没有办法提出一种新的,并且足以取代“分裂”这个字眼的描述方式,于是两岸就仍然僵在那里.其唯一有意义的改变,大概就是蒋经国先生的开放探亲吧!

         分治论述的出现

  在我看来,对两岸状态之描述第一个有意义的改变,其实是台湾提出来的,九十年代出现的国统纲领,很技巧地把“分裂”改换成了“分治”,也就是以分治来描绘两岸关系。“国统纲领”的基本讲法,乃是马英九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岸彼此互不承认‘主权’,但也互不否认治权”,这也就是说两岸从实质分裂,但法律上彼此的完全否认对方,进展到了另一个层次,亦即彼此的关系不再是分裂的关系,而是在国际法层次上,彼此仍然互不承认对方,但在两岸的层次,则彼此尊重对方对内的完整管辖权。

  这样的描述方式,其实在两岸之间的理解,还是有一些根本的差别,台湾对“国统纲领”的发明,除了民进党而外,其实是还挺得意的。因此台湾很快就把这样的“分治”概念,转换进了台湾的政治与法律体制之中,在政治上也就是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一中各表”,而在法律体系上,就落实成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换言之,“分治”对台湾不只是一个对两岸状态的描述,而是倾向将之落实于政治法律之中,并将分治逐渐“固定化”;而这种固定化,经过这么些年的运作,除了它已经真正落实为一个稳固的法律架构外,同时也透过教育的过程落实为国民意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些年来,台湾的认同问题恶化到如此地步的缘故.当然更重要的,台湾的政治运作,也越来越清楚地想将“分治”落实为两岸的政治定位之基本结构。如果我们今天忽略民进党内少数所谓“铁杆台独”的话,其实国民两党都已经或明或暗地希望两岸能依照“分治”的逻辑来定位彼此,这样显着的事实,相信所有专家都应该会同意才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