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区域开放重心内移与经济再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9 08:42:42  


  中评社北京1月9日讯/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过程中,中国经济也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区域开放的重心正从沿海向内地、从东部向中西部和边境地区转移。

  一、区域开放重心内移的根源

  1、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外商投资区位转移
  
  搜狐财经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文章认为,中国总体发展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重化工时代即将到来。随着中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2012年已经达到5900美元以上,劳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这决定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赖劳工成本优势的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解决的方案有两种:一个是要素结构升级,即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化。二是市场结构转型,即由外需为主向内外需并重、内需为主转化。依据这样的应对方案,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仅要素成本和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而且目标市场会发生变化,必然会诱发区位转移。转移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国外,一个是内地。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出现。

  内地在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区位转移过程中,吸收外来投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推动着内地对外开放的发展。

  2、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稳外需决定着内地开放加速

  其一,改革开放33年,中国外贸增长170多倍,外资增长了120多倍。未来中国外贸、外资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中,外贸增长了7.0倍,外资增长了不到3倍,但是GDP增长是4.3倍。但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明显下降,外贸增速也是如此,1-10月份进出口贸易仅增长了1.3%,与预期10%的目标相去甚远。

  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制造业大转移的热潮已经退去。中国在抓住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机会后,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随着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的建立,东亚、北美、欧洲三大生产网络体系形成,制造业的全球大转移热潮已经过去,所以外商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增速必然放慢。

  其三,美、欧、日的经济低迷状况还会长期持续,美国不仅面临财政悬崖,而且高财政赤字、高债务与高贸易逆差、高失业、高工资高福利“五高”并存,经济走出困局绝非短期能为;欧元区在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陷入负增长,即便不发生主权债务违约,也要以削减财政赤字、债务规模,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福利水平为前提,这会导致更长时间的经济低迷;日本受到高债务率和日元汇率升值等的困扰,在“逝去的二十年”的阴影下继续刷新纪录,会逝去更长时间。世界三大经济体的窘局,拖累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贸易增长。

  其四,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和世界第二贸易大国的同时,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失衡,对美、欧贸易顺差较大,贸易摩擦与日俱增。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过程中,美欧等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实行贸易保护,倒逼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中国的贸易环境,制约出口稳定增长。

面对这种局面,应对方案有两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