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国家精神的根本是人文精神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9:49:44 |
更全面看待“人”的本质 人类的需要与追求,是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若果人类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即相应提升自己的需求层次,低层次的需求就会不断横向发展、不断膨胀,造成许多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当物质的追求已经超出人们的基本需要时,社会的进步只会造成更多恶性的竞争,而最为严重的后果即人性的败堕。的确,如上述的例子,人类的精神已退化至无法领会奥运精神的实质,取而代之的,只是人类对物质(金牌)的渴望。这是以上所提到的第一个问题。 近年来,新加坡社会上屡见不少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例如在公共交通上因不肯让座而引发口角、在公共场合里因不慎碰撞他人而大打出手等事件时有所闻。事态之严重,以致国家总理上个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以“训斥”的口吻提醒国人发挥“新加坡精神”,以宽阔的心胸包容同胞与外来移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对外勤于建交、经贸,对内忙于立国、立民。立民者,即建立国民意识。往后数十年,政府更以建设“新加坡文化”为口号,试图团结各族的国民,拥抱这一大家共有的“文化”。近年更呼吁国人在此“文化”的基础上,发挥“新加坡精神”。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政策的偏向,近来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在在显示了此“精神”仍只是一个口号式的空谈而已。这就是以上所提到的第二个问题。 面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做进一步思考:我们要如何提高国人的文化意识、思想意识?我们要怎样建设有实质内含的国家文化精神?我认为,答案即在“人”。“精神”,抑或“文化”,都属于人文范畴。构建一种文化,就是构建一种人文精神,因此“精神”、“文化”与“人文”三者是分不开的,而其中的核心,就是“人”。 新加坡政府施政,强调“以人为本”,无论是教育、经济、政治,莫不如此。可是,政府(或社会)所重视的“人”,是人文范畴的“人”,还是政治层面的“人”,这是值得商榷的。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把“人”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即把“人”还原于一个“人”该有的本质,如人性、情志、意识等,若此,“以人为本”将能开展出文化的建设、精神的培养;后者则是把“人”视为国家政治发展的工具,即把“人”工具化、制度化、规范化,强调其实用性、实用价值,若此,“以人为本”所带来的,主要是国家体制与经济方面的建树。 后者的“人”,在经济效益不断的驱使下,其本身由于缺乏人文方面、文化方面乃至精神方面的充实,物质欲望难以填补。其内心无所追求,心灵空缺无法补足,向外宣泄便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方式。国人在无法充分把握这一精神实质的同时,也缺乏“人文”的培养与熏陶。试问,如此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怎会相互包容、友善?人与社会之间怎会和谐、谅解?可见,“新加坡精神”的本质应当是“人”,即人性化、人文范畴中的“人”。 奥运精神代表着一个至高的体育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它不是空谈、它不虚无,它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是一种人类向崇高理想追求的思想本质。国家、社会亦然。国家精神是每个国民应当追求的。但只有国人的思想本质与理想追求,也相应地提升到如此高度,国家的和谐、国民的包容方能实现。换句话说,国家精神的根本,就是人文精神,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重“金”而轻文,任何国家精神也将荡然无存! 作者:邱克恩 教育工作者 (2012-10-05)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