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警惕中国经济下行中的“忙中添乱”

http://www.CRNTT.com   2012-08-28 08:19:06  


 
  “乱”不得:平衡中的艺术

  文章指出,对经济面作出积极反应无可厚非,但切不可乱了阵脚。宏观调控本来存在滞后期和一些内在矛盾,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体制基础尚不完善,最终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会打折扣。因此,要在评估宏调效果的基础上再做政策调整,切忌乱中出错。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在中国实行财政分权体制后,尽管近些年地方财政自主性不断增强,但是总体而言自由度仍然有限。很多支出责任履行或公共项目建设是“中央点菜、地方买单”,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解决。为了全局目标,中央政府会制定和实施全局性政策。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主要政策导向是抓经济发展。因此,一直以来两种不同的政策目标导向决定了中央和地方博弈的必然性。例如,为了控房价和管理通胀预期,中央政府不惜动用非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对一些地方尤其是靠“土地财政”带来财力进而盘活经济的地方而言,房价下跌意味着财力增长不可持续,手中可支配财力变少,不得不绕开中央政策制定“土政策”。这同样表现在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的博弈上。

  不过,对一些全国一盘棋的政策,中央需要因地制宜作一些调整。比如保障房建设,少数中小城市的保障房需求量并不大,不需要下硬指标一哄而上;再有教育财政支出达标问题,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可能财力本来就很充足,如果再硬“塞”一个法定支出,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过分集中与过度分权都不利于调动两个积极性,需要在经济起伏时期选择时机加快改革。这个博弈同样没有可套用的公式,需要勇气去创造。

  (二)“无为而治”与“无所作为”

  市场和政府对经济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不是万能的。一方面,由于存在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市场会失灵;另一方面,当政府政策或相应集体行动不能改进经济效率时,就会产生“政府失灵”。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对经济作用都应该有合理边界,政府和市场应该相互补充。市场通过价格、供需等市场机制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政府应该通过制定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市场主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搭台”。一直以来中国是“大政府、小市场”,因此,政府必须改变主导市场的做法,逐步从“政府搭台”向“市场唱戏”过渡。在市场规律能够起作用的领域,政府应该“退避三舍”,让市场“唱主角”,政府主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竞争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实现“无为而治”。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没有出现明显“硬着陆”风险时,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应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纠正市场失灵。但“无为而治”不是要政府“无所作为”,而是要政府通过打击非法、违法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同时,通过破除垄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改革为民间投资和消费提供宽松的便利环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