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9:24:26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20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300多万,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利用他的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20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他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地,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再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没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再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

  当一个区域内都只是个别性的投机事件的话,影响其实总归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区域内群体性投机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再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制度缺陷的时候,两者一旦叠加,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很自然了。

  而事实也恰恰证明,对资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业,往往发展得最好,对资金来者不拒的企业,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担保是个恶制度

  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

  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获得比较低廉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

  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行都要求1:2配套,贷1000万要存2000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1000万,存500万。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地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某个意义上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利率折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

  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也就在10%左右,哪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都投入到比实体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怎么办?借出去。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增加了风险的叠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