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增长趋缓不全是坏事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8:33:24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讯/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其中,连续三个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呈逐季回落态势,同比增长分别为9.7%、9.5%和9.1%;CPI呈逐季上升态势,同比增长分别为5.1%、5.7%和6.3%。

  东方早报发表财经评论人杨国英文章认为,今年以来GDP与CPI的走势,一方面说明,为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宏观调控政策正有序推进,并未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大冲击;另一方面说明,通胀压力并未真正缓解,“价格稳定”之于宏观调控,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

  最近三个月CPI的走势从6.5%的高位逐步回落至6.2%、6.1%,可以初步证明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样的成效仅是说明,中国通胀增速相对趋稳,但是仍处高位,宏观经济的运行并未真正走向稳定。

  CPI季度大区间的持续上升、月度小区间的相对回落,说明宏观调控正处于攻坚阶段如果持续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胀则可能进入下行通道,从而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反之,调整适度从紧的政策方向,相对放开流动性、放松信贷规模控制,则通胀可能在高位持续运行,甚至会被急速拉升,从而导致经济全面恶化。

  文章称,既要控制通胀,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显然并不现实。“相对较低的通胀水平”和“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都是宏观经济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如果要将通胀水平从高位下拉,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从紧,同期经济增长就会受挫回落。反之,如果要将经济增长快速上拉,则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扩张,同期通胀水平往往会恶化高企。

  这种矛盾在当下似乎益发凸显,在今年以来相对从紧的宏观调控下,CPI虽然持续三个季度上升,但在近三个月内却有序回落。相对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通胀抑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期经济增长却因此付出了代价。在GDP增长持续三个季度下降的趋势下,中小企业经营、外贸出口、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等微观经济的表现均不容乐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