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孙培松:中国外宣为何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http://www.CRNTT.com   2011-07-08 11:09:10  


 
  相反,中国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几乎所有事情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对外传播也不例外。中国的公民社会还没有发展起来,民间独立的声音相对薄弱。所以中国的对外传播现在是以一种国家对社会的方式在进行。以这种方式向外讲述中国的政治事务、人权,经济和社会,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因为这不是西方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尤其是中国的战略、军事、安全这类属于“高级政治”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军方在讲。军方之外没有更权威的声音,因为连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样国家智囊型学术组织,都没有安全和战略研究机构,民间声音就更谈不上了。然而,用军方声音应对“中国威胁论”显然不是恰当的选择。但中国在这些方面似乎少有所察,一直没有试图做出调整和改变。

传播主体和受众不对称

  传播主体和受众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与西方不同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发挥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中国需要从两个方面打开视域。

  首先、需要认识到公共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国际事务中公共力量的崛起,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方面。但是,全球化在中国基本上被理解为一种经济进程。对于政治文化和公民社会间日益密切的联系,中国理论界认为这并不是全球化的必要成分,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的不多。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坚持关于主权的论述,强调互不干涉内政,对跨国社会运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对国家权威的冲击重视不够。然而,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作用于国际政治的不仅是具有明确国家身份的政体,非政府组织也已经作为重要力量走向前台。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正在侵蚀国家的架构,干预主权范围之内的事务并分享政治的权威。

  跨国界的金融制度、贸易制度和全球化基础设施,不仅促进了全球生产和全球市场的密切联系,也促进了共有知识以及原则和规范的传播,并促进了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跨国活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扩张的,全球化越深入,它们的活动空间也就越大。有些非政府组织比世界政体的成员更具影响力,不仅大赦国际、人权观察、绿色和平、地球之友,在广泛地影响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决策,甚至像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谷歌地球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也已经成为国际事务前沿的重要力量。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届亚洲安全大会(香格里拉对话),由英国非政府组织主持,可算是就近的例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