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 
中评社论坛:辛亥百年与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5-28 00:31:25  


 
  杨开煌:观察是否偏安的三个指标

  我想先从什么叫“偏安”开始谈起,再来谈老师刚才指定的题目。我觉得在台湾“偏安”有两种:一种是分裂式“偏安”,一种是维持现状式“偏安”:台湾政府是哪一种“偏安”,其实有三个指标非常清楚。

  第一个指标是政府的两岸政策与大陆政策是不是有区分。李登辉刚刚接任,权力还不稳固的时候,我记得政府的“两岸政策”,是以中国国民党的“十三全”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大陆政策”案为根据。当中华民国政府的“两岸政策”是在大陆政策指导之下,那个就不是偏安。因为大陆政策很清楚的就是必须落实在中国大陆的政策,我要对大陆做什么、我希望大陆是什么样子,正如过去说“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或者是“自由民主均富统一中国”,都有一个情怀,那种情怀是我要大陆变成一个更好的社会,那个才真正是民族的情怀。在这样一个大的思维底下,才谈两岸关系是什么!要做什么;所以如果没有大陆政策,只有两岸政策;或者说两岸政策就等同于对外政策,那就是“偏安”。

  第二个指标是政府如何使用“中国”一词,马“总统”在今(2011)年的新春茶话会中,要求“各部会首长,在公开场合谈论两岸关系或相关政策时,…应称‘对岸’或是‘大陆’用字,避免提到中国,如“外交部”及其他政府单位公文也应比照办理”,马“总统”强调根据“宪法”精神对中共统治大陆“不承认其主权、不否认其治权”,这样的“政治论述”,更应该要有“法律基础”。马“总统”的说法,在短时期内,在台湾社会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长期时间而言,对教育官方机构的公务人员正视而且回归“宪法”的精神和法理,以便名正言顺地处理两岸关系,显然大有助益。这就说明马“总统”仍有心分享中国,有心纠正十余年以来台湾人民,被不自觉的教育和导引成“偏安”心态。

  第三个指标是,强调台湾主体性对我来说是OK的,但是你的“主体性”是不是以反中作为主体性的前提,一个人是湖南人、上海人、台湾人同时也必然中国人,这种多重的族群认同,原本也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问题,因为我们小时候认同就是从周边开始,然后才去认同集体。然而多年来在台湾的族群认同,被教育成为只能有单一的地域认同,而且是一定要反对认同中国人,其实真正的主体性,可以来自于差异,绝不能来自反对;否则只是情绪化的自大的主体性,是有热情无生命的主体性,民进党与国民党在认同议题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两者在认同台湾主体性的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反应在所有的政策上,只要涉及中国,不反就是不爱台湾。

  以上三个指标完全是负面的就是分裂式“偏安”,兼有部份的就是维持现状式“偏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